见识第六章《职场的误区和破法》长线思维

2018-07-22  本文已影响32人  思维修炼

关键词:【长期】 【习惯】【长线思维】

我们每个人都会从出生走向终点,从这个维度上来讲,这一段旅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就像跑马拉松一样,要想最终成绩好,就要有终点的思维。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段不可复制的旅途中,我们不是在起跑线上、赢,就会最终赢。一步领先并不代表步步领先,我们还需一种思维,那就是吴军老师在第六章给我们传递的---长线思维。

在第六章我们谈到了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工资,因为你的注意力如果集中在工资上,那么你就会被金钱束缚,就会失去很多的可能性。而如果能把注意力放在长期,放在做事情上,放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放在怎么把事情做好的点上。那么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其能量肯定是很大的。

比如青年作家,赵星-星姐。她从23岁到30岁,下班后一直在坚持写作。在28岁时,她就已经出版了第四本书,现在已经是作家富豪榜上的知名作家了。可是一开始的时候,他工资也很低,有的时候下班回来也感到很累,但是她给自己规定:下班后一定要写1个小时,所以一个东西变成习惯后,可能1天2天看不出来,但是1年,或者几年后,差距就出来了。

其实,你如果再仔细回顾一下你认识的,你了解的,所有比较厉害的人一般都是关注长期,都是拥有长线思维的。比如投资领域巴菲特,他更加关注的是价值投资,关注的是长期收益。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其“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理念也是从长期发展的视角来定位的。比如亚马逊的贝索斯,他关注的是长期的自由现金流而不是短期的营业利润。

在职业的选择上,作者告诉我们要关注长期,要进行通识教育。不要因为哪个专业来钱快,就去读哪个专业。计算机算然一开始可能工资高,但是如果只是写程序的,那注定是码农。而相反,把计算机仅仅当作一个工具而已,那么你就可以走得更远。

李白曾经也说过:“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很多事情都需要量的变化才会有质的飞跃,所以我们需要关注长期,需要用长线的模式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