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坚持一件事太难,那就别做了!
别说坚持就是胜利,别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坚持一件事太难,那就别做了。
整整一个月没有静坐在电脑旁敲打文字了,一方面是懒,五六分钟就能看完的文字,实际得花上两三个小时,除了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外,身体僵硬,目不转睛。
另一方面,我害怕,怕我写的文字误导人,听得越多,看得越多,学得越多,越发觉察自己的无知。思维总是不断地被颠覆,不断地把过去甚至于不久前才有的想法完全推翻。
六月份报了两个线上的课程,一个是阅读课,一个是写作课,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就像此刻正敲下的字一样,也是内心里想要输出的言语。
但是,写作课只听了两三节,直到现在剩下的课还没听,也不在这个月的计划之内。第一节课上完后,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写一篇文章,内容不限,要求就是好到让他们尖叫,每天都可以在群里交作业,班委点评,有机会被评为优秀文章,被转发被关注被很多人看到。
对于我这种邪魔歪道,只写自己想表达的文字的人而言,简直就是学完所有课程后的考试,一时大脑短路,倍感焦虑,硬生生的挤出来那篇《道理谁都懂,但我不想听》,故事倒是真实的,只是第一次学公众号排版,大概太笨,花了整个下午的时间,整个人精疲力尽。
群里有四五百人,每天很多人积极讨论,积极交作业,一周两次课,至少交两篇,可惜,我这种懒人,不喜欢花时间在群聊天上,看到那么热闹,反而不适应,感觉大脑空白,写不出文字,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反复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吗?报名的初衷是什么?
我知道跟着大众走,每天热络的聊天讨论,每天交作业,学排版学如何做个标题党如何让文章跌宕起伏如何引起读者的兴趣,学那么多写作的套路,一定会收获颇丰,说不定哪天我也能来去自如的运用好每一个套路,写出个10万+的公众号文章来,但这是我内心真正想要的吗?显然不是,我会把自己给弄丢,也不喜欢在那么多人面前争着表现自己。
你是能力不足,没法表现自己吧?对,我是能力不足,对于能力强的人来说,他们不是来学习技巧的,而是来展现自己的,是的,他们是轻松的展现,而我,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逼迫自己跟随别人的节奏,那就是表现,我深知自己几斤几两。
写作只是我的兴趣,如果把它变成工作,做个文案,抑或是写迎合大众胃口的文字,为的只是赚取生活费,那文字定会变成我的恶梦,就像高三那年一样,为了高考,为了分数,作文都是按老师教的套路来写的,硬生生的让我对写作产生了厌恶之情,好不容易重拾的兴趣,怎舍得再一次让它被现实给摧毁!
如果坚持一件事太难,那就别做了,在当下来说,这件事于我而言确实太难,不想逼自己写不想写的东西寻求认同,索性不再坚持,想通了也就释然了,也许你会问,那岂不是浪费学费,其实不然,反而更加认清了自己的内心,这也是一种收获,而且在合适的时间,我会把课听完,截取其中乐意接纳的精华。
恰好几天后阅读课开课了,关注点彻底转换了,阅读课一开始老师就让大家以轻松的心态来对待,能学成什么样,能看多少本书,都不是重点,只要去行动了就是好事。太有难度的书,不适合当下,那就先别看了,从简单的开始。
上完第一节课我写了一篇 《听说你不喜欢读书?原来是打开方式不对!》 被老师在微博转发,简书上也收到评论关注,这是特别自然的一种状态,是自己想表达的,内心比写作课的那一篇感觉愉悦了许多。
关于阅读课的实践,也是经过几次调整,每个人的精力不同,有人适合早起有人适合晚睡,我大概既不适合早起也不适合晚睡,最初是早起半小时来看书,几天后精力不佳,又调整回下班后看书,晚起半小时的状态。
阅读群里也是四五百人,但大家都特别热心,分享自己的心得,互相鼓励,不会闲聊刷屏,有小伙伴焦虑,我们会表达各自的观点,告诉她不需要和别人比较,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不一样,保持自己的节奏就好。
我们很难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慢下来,每个人都在努力,每个人都在快进,仿佛哪天你跟不上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几年前看过一本书,《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作者说,每个人都会迷茫都会焦虑,迷茫没什么大不了,焦虑没什么大不了,接受自己的迷茫和焦虑就好了。
不妨问问自己,现在没实现这件事会怎样?比如今年驾照没考过会怎样?今天没读完这本书会怎样?会错过什么?会失去什么吗?不会!那慢慢来可以吗?可以!
OK了,反复问自己,你就会得到答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做自己,保持自己的节奏!
《从三分钟热度到一万个小时》这本书里,举了一个例子,叫做“我还有时间”。
1、写下你预期活到多少岁85(A)
2、写下你现在的年龄26(B)
3、A数字减掉B数字,得到59(C)
4、再写下你现在的年龄26(D)
5、D数字减掉C数字,得到-33(E)
以上数字是假设,假如你现在26岁,能活到85岁,得出你还有59年的余生,试想26年你做了多少事情,那么59年你可以做的事情更惊人,若倒回去算,59年前你还没出生,实际是负33岁,也就是说,在出生前你就有33年可“挥霍”了!
再说,华大基因汪建说,未来,人人都可以活到100岁,他经过研究告诉我们,我们怎么会死于心脑血管病?我们怎么会死于肿瘤呢?不会的。当然,这是后话了,先略过。
怎么样,你所拥有的时间是不是比你以为的更多,所以,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PS: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在讲课之前说:“我讲的都是错的,很多人在一起很容易丧失自己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要带着批判的思维去听!”)
(也就是我说过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文字不如无文字,包括以上每一个字,我只是真实的面对自己,接纳自己,并不一定对,请带着批判的思维来看,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