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论真善美
我们以爱为信仰,是因为只有从爱才能够实现我们想要的快乐和幸福。爱需要能力,能力只能从智慧体现出来。爱需要真、需要善、需要美,我们从智慧,才能够把握好真善美。
我们都想要真善美的生活,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事业都应该基于真善美。然而,从我们中华传统的习惯,很容易混淆对真善美的认识。因为我们的文化里只知道讲善,都围绕着善在谈论道德。我们只喜欢大善人,以大善人为圣贤。我们对真与美的认识,在概念上与善混淆不清,普遍认为善就是真、就是美。我们讲道德,就是以仁义为根本,仁义体现的只有大善!
然而,佛陀讲修行,要成就的佛是指智慧圆满。我们行善积德,却未必都是智慧。很多所谓的善行,反而是在助恶。譬如施舍钱财,就有可能助长了懒惰;不谈论别人的是非,又有可能让邪恶嚣张。老子的《道德经》,倒是不以仁义为根本,而是从真来讲道德。可是他只顾讲真,讲来讲去不分善恶了,就很难让人们信服。
佛家、道家到了最后都说世间无善无恶,是我们的心有分别。若是这样,我们修行何须讲大慈大悲和行善积德。不讲大慈大悲和行善积德,又怎么成就智慧圆满?儒家坚持仁义,后来被理学引向了心学,要从本心来修境界,主张厚德载物。所谓厚德载物,只是强调个人修养,一心要从宽厚建功立业。
讲大善、讲无善无恶、讲宽厚,终归都是想要实现皆大欢喜。若要皆大欢喜,凡事就不能认真了。因为认真起来,必定要议论是非曲直,那就没有皆大欢喜了。于是,我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认为只有赞美才是正能量。批评等同诋毁,都是负能量。我们只欢迎赞美的声音,只能附和支持别人,这样才是智慧,才容易得人心。
我也认为人心向善,人人都是想要从善实现美好的生活。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可是我们不要忘了真善美不仅是要讲善。真善美,一个‘’真‘’字排在首位,可不仅是为了念着顺口。有智慧的哲人为真善美排序,肯定是有讲究的。从逻辑思维来讲,我认为应该是真决定善,善决定美。试问:善不是从真而来,难道是从假而来吗?美不是从善而来,难道是从恶而来吗?我们肯定讲善必须讲真,那就应该以真为道德的根本。
老子从真讲道德才是正确的,因为凡事就要认真起来,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不能给假恶丑任何机会。孔孟从仁义讲道德就要与人为善,就容易将批评当成诋毁、当成负能量,只有赞美才是善、才是正能量。我们批评别人假恶丑,别人会反过来攻击我们是诋毁、是负能量,是不厚道,社会正气将荡然无存。
仁义道德体现的只有善,爱才包括了真善美,才是圆满的智慧。从智慧是要先讲真、后讲善、再讲美。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美是爱追求的结果,真和善都是为了实现美。美体现的是爱的目的,是快乐和幸福。不为快乐和幸福,追求真和善也就没有意义。
其实,真体现的是自由原则,善体现的是平等原则,从自由、平等要实现的快乐和幸福就是美。对于爱来说,真善美都是同等重要,一样也不能缺少。
因为真,我们才会产生喜欢。因为善,我们才会产生快乐。因为美,我们才会产生爱。所以,凡是让我们喜欢的事和物,应该是从真在体现。凡是让我们快乐的事和物,应该是从善在体现。凡是让我们爱的事和物,应该是从美在体现。从真、善、美体现的,就是喜欢、快乐和爱。
真才让人喜欢,这并不是说让我们喜欢的事和物就都是真。假也会让人喜欢!并且,人们受认识的局限,普遍会被虚假的事和物所迷惑,以假为真。骗子能够得逞,就是让人们信以为真。从骗子让人们信以为真来看,人们终归喜欢的是真。如果不是被迷惑,明知道是假,就不会上当受骗去喜欢。
那么什么是真呢?我们谈论真,乃是从人的喜欢来看。人们从事和物实际产生的喜欢感觉,就是真。让我们实际产生喜欢感觉的事和物,可以是存在的,也可以是虚构的。譬如说,新闻报道的事和物,就应该是存在的。文艺想象的事和物,就可以是虚构的。无论是存在的还是虚构的事和物,让我们实际产生喜欢的感觉,就是真。所谓实际产生喜欢的感觉,就是这种喜欢的感觉即使不能长期延续,也不会因为事和物的变化,而转向感觉被上当受骗的烦恼。亲人和朋友为了避免你被不愿意接受的事实所烦恼,也会用谎言来隐瞒真相,这属于感情上的真。
善才让人快乐,这并不是说让我们快乐的事和物就都是善。恶也会让人快乐!并且,人们受欲望的驱动,经常会被邪恶的事和物所诱惑,从行恶取乐。从吸毒、甚至从杀人,这些都是邪恶的事和物,都会让某些人从感觉上产生刺激性快乐。
那么什么是善呢?我们谈论善,乃是从人的快乐来看。人们从事和物实际产生的快乐感觉,就是善。让我们实际产生快乐感觉的事和物,即使不能长期延续,也不会因为事和物的变化,而转向感觉上的痛苦。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从语言和行为来体现善恶。语言和行为从实际上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就是善。并且,这种快乐的感觉应该永远不会转化为痛苦。
也许有人会质疑:‘’语言和行为从实际上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就是善?那么,我们所有的语言和行为就都应该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别人的错误,你都不能批评,从批评产生的语言多半会让人痛苦。别人的请求,你都不能拒绝,从拒绝产生的行为必定会让人痛苦。是这样吗?‘’这其实是普通对善的误解。
真正的善,不是让你无视别人的错误,也不是要你迁就别人的请求。而是从你的智慧,用你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别人化解可以化解的痛苦。你的善良不只是用来让别人快乐,还要有你自己的快乐,实现助人为乐。从助人感觉不到快乐,那是被别人绑架了善良。
凡是让我们爱的事和物,就都是美吗?我们谈论美,乃是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语言和行为的表现、从社会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来看。凡是让我们爱的事和物,未必就都是美。我们受认识的局限,可以喜欢上不好的事和物,也可以爱上不好的事和物。因此,我们的爱,只有从真和善才能体现出来美。
人性之美,应该是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从品德高尚在体现。社会之美,应该是从生活环境美,从和谐与幸福在体现。自然之美,应该是从生态平衡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