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游∣来去匆匆的毕棚沟
![](https://img.haomeiwen.com/i8885460/da786588452bf7cc.jpg)
2013年11月,在一个下午没课的周五,我和老刘背起行囊,开始了蹉跎之旅的第三站。
毕棚沟之行。
这是我们有史以来,出行费用最低,满意度最高的旅程。
行程的起因,来源于我俩讨论要怎样度过那个周末。
老刘一心二用的上完一节思修课后,神神秘秘的跟我说,他晓得要在哪里度过这个周末了。
我满脸狐疑,逼问他有何打算。
只听刘大爷的经典台词又来了,“来嘛,来了就晓得了,跟倒我走就是了”。
在学校食堂吃完午餐后,带着嫌弃又不安的心情跟着他到了茶店子客运站,搭上了去往汶川的大巴车。
从成都到汶川,坐大巴大概4个小时,到了汶川还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天气。
我依旧不知道此次行程的终点,又跟随老刘的脚步搭上30元两人的面包车到了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羌寨距离理县城区40公里,汶川城区16公里,成都139公里,是国家级重点文件保护单位,九黄线旅游圈的重要景区。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性的东方古堡"。
![](https://img.haomeiwen.com/i8885460/08ad2951903ee56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85460/f37c977eded8c7d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85460/fb1c168f0ceb3ca7.jpg)
桃坪羌寨当时开发的痕迹很少,还不收门票。
游客很少,安静祥和。路边的摊位基本是空的,偶有小贩经过,也是挑着扁担或背篓流动售卖,物品多为当地工艺品,食物多为炸土豆或是豆腐脑。
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已经悠闲的逛完了桃坪羌寨,还吃了一碗滑嫩辣香的豆腐脑。酒足饭饱过后,又搭乘小面包车抵达毕棚沟脚下。
由于天色已晚,当机立断的入住了在山下的农家乐,为明早开启的毕棚沟之旅养精蓄锐。
阿坝州已高山气候为主,昼夜温差大。
11月的成都属于深秋。一件风衣就可以舒适度日,”坑神“老刘每次出行都不说目的地,害得我时常穿错衣服带错物品,享受美景的同时又可怜兮兮。
出发前我只带了睡衣和一张针织披风,哪知道到这地儿这么冷啊。下午还在桃坪羌寨活泼乱跳的我,顿时哆嗦得只能对老刘翻白眼。连骂他也不能说出连贯的句子,”你你你……“半天,嘴唇只能保持相同频率抖动。
最后只有进行物品交换,我把披风给了老刘,他的棉衣被我收为己用。
惊喜有风险,出行需谨慎。也是从这次出行开始,我开启了对老刘的反套路模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8885460/b50377189c6457c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85460/b60f8a70bd98261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85460/5b5a837d4279d77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885460/eac0d57474042847.jpg)
毕棚沟那时还不太有名,11月已是雪飘茹素,游人稀少。
坐观光大巴下车后行至最高处也就40分钟左右,一路上都有厚厚的积雪。
偶有阳光从云中钻出,犹如春回大地,温暖身心;当太阳再次被云层遮蔽,寒气刺骨,林寒洞肃。在这短暂的路程中,好似走入时空隧道,春冬交替,只在刹那。
从毕棚沟返程,本打算在当地再住一晚。没想到在游玩理县的时候,正好碰上停在路边准备回成都的大巴车,两人60元,我们便在晚餐之前回到了成都。
此次行程只花了两天时间,总费用两人没超过500元。
短暂的周末,尤为充实。只要迈开脚下的第一步,就能看见不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