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只给父母2000块,你不觉得难为情?
朋友a过年没有回老家,因为要考试了,想多点时间来复习,而父母在老家都还算顺利,也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所以小a象征性地寄给父母2000块, 算是过年的压岁钱。
a的老家在北方农村,2000块,是很多年轻人在当地打工都拿不到的月薪。
几天后,弟弟发来了信息:姐,你下次最好一下给父母寄5000块,凑个整数,你看家里给人送个鸡蛋都要送5斤,听谁说送2斤鸡蛋的?出门别人问起来,说你往家里寄了2000块,父母怎么好意思说?
弟弟紧接着说,借2000没错,但多难看呀!一两千块钱,还不够家里取钱麻烦呢!
朋友气得当场起得摔了手机,就差一口血吐了出来。
她不知道这话是弟弟自以为是地随口一说,还是父母的意思。
但生平第一次,家人跟她谈起了人情世故。
亲情开始用金钱衡量。
最重要的是,她给家里寄钱,没有得到任何感谢,理解,而是招来了自以为是抱怨,生活就是如此讽刺?
讽刺的对象还是自己最亲的人。
她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的那句话:“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势。”
小A的故事不是个例,在生活中,我们多少次看到,那些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别人的人生评头论足的人?
工作不顺利,和朋友聊天,他立刻来了一句:
不开心就离职吧!一份工作让自己纠结多不值得!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然后不妨再夸几句自己的工作:我们领导就不错,特别舍得给钱。
你只能悻悻地回一句:你真幸运。
一个抱有慈悲心的人,在对别人的事情做出评价之前,最好都能想想这句话: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你那样的优势。
你觉得离职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却不知道作为一个外地人,他醒来之后,第一件要面对的事情,就是水电费和房租,当前的情况,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疫情之下, 一些键盘侠们更是躲在黑暗的地方,用手指狂欢。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位27岁的湖北小哥,3万块在鹤岗买了房,欠下1万多元贷款,但因为疫情开不了工,自己吃了1个月泡面,所以想把房子卖了。
紧接着评论区就充斥着这样的文字:为什么27岁了,只有2万块存款?
为什么100块钱买泡面,而不一些蔬菜、米面?可以吃好久呢!
这些话是那样熟悉,让我想起年前,某明星夫妇为疫情捐款20万,被骂得体无完肤;
郭冬临为了回复在某直播平台停播了小视频,这么做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看到疫情报道。
评论里就有人催捐,问他为何不直接捐款表示自己的心意。
接着有人冷嘲热讽:郭冬临是为了逃避网友的催捐才故意关的直播。
最后,他只能在评论区无奈的写到:
“捐款了吗,捐了多少……必须要告知天下吗?朋友,相信我!冬临是知道羞耻的人、大难面前我知道该怎么做!无需提醒!好好做回善良的自己,别太累了……”
是啊,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你们累不累?
明星的钱也是钱,都是辛辛苦苦赚出来的,一个人再有钱,想怎么花,都是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没有任何人,以道德的名义,以亲情的名义绑架别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那句话告诉我们,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就不要轻易地去定义和评判任何人和事物。
正如小a,一个人孤独地奋斗在大城市,和别人合租在几平米的破旧房子里,常常大周末还要被老板微信轰炸,加班到深夜都是常事,甚至舍不得打车,在飘雪的夜晚,晚上12点步行1个小时回到住处……
为了多赚一点钱,下班后还要做兼职,南方湿冷的夜晚,在户外待了将近2个小时……
而当她的家人用农村人所谓的面子来衡量小a寄给家里的2000元钱时,真是让人无比寒心。
让我想起,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班纳吉和迪弗洛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写道,贫穷的本质是什么?穷人更擅长浪费钱,比如:大办红白喜事,为了面子死撑场面,一辈子的积蓄都用在这些消费上。越是穷人,越爱面子。
小a的父母,面对女儿寄来的钱,他们想到的不是关心自己的女儿孤独在外过年,钱够不够?生活得好不好?而是怕别人得知女儿过年只寄了2000块让自己丢了面子,却不去想,没有这2000块,他们这个年不也照样过?有没有想过女儿这次给的不多,其实是想多攒点钱想给家里在县城买个房?
小a的弟弟,作为大学毕业,将近30岁的成年人,面对父母这样的言论,不是向父母解释,而是添油加醋转告给小a,还自以为是地说,这就是人情世故?从本质上来说,小a的弟弟,也是个非常贫穷的人。
白岩松在很多演讲里,都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会好吗?
昨天翻出了他去年9月采访比尔盖茨的视频,他同样问了比尔盖茨这个问题:
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句话的来源是,1918年11月7日,即将过六十岁生日的前清民政部员外郎、学者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而在我看来,让世界变好,最需要改变的是观念。
乔治·奥威尔 在《1984》里说过一句话:贫穷的本质是消灭未来。
忽然觉得自己懂了这句话。
真正的贫穷是物质上的吗?不是的,但凡勤劳一点,在这个世界上总能找到事情做,总能让自己吃饱穿暖,而当一个人保持着贫穷的思想和观念,而且还深深地信以为真,并将此奉为圭臬,还对别人指手画脚的时候,这样的人是没有未来的,这辈子就这样了,这才是贫穷的本质。
去年,很多影视剧都在谈论原生家庭,我觉得对原生家庭的关系解释的最好的是鲁迅的话
100年前,鲁迅在文章:《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中写道:子女对父母,应该是基于爱而不是孝顺。世界上无论任何一种关系,前提都应该是让自己感觉到舒服,感觉到被爱,如果没有,请提醒自己,不要委屈自己,你才是你自己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