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文化散文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

为泉城赋能的四大古代“广告师”,唯独他压根儿就没来过济南!

2018-05-02  本文已影响77人  云泷子
为泉城赋能的四大古代“广告师”,唯独他压根儿就没来过济南!

五月的泉城,有明媚的山,有润蒸的水,有烟笼寒水月笼纱的雾,入眼的是一幅幅不输江南的景儿……

对极少到济南的外地客来说,这该是让人惊讶的事儿。因为,“济南的冬天”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印象济南。怪,就怪老舍先生的文章写得好吧!“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不是么?

殊不知,济南是四季分明的,一如北方人的性格,有棱有角,有规有矩。尽管春脖子短,但春天的济南,还是花枝招展的,讨人喜欢。

昨天游走在春天的济南,手不停拍地定格了不少稍纵即逝的景致,发朋友圈的时候,顺手就用上了黄庭坚的诗句——“济南潇洒似江南”。

突然意识到一点: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有不少对济南留下了赞美的诗句,而提炼了这句超级广告语的山谷先生,却压根没来过济南呢!

为泉城赋能的四大古代“广告师”,唯独他压根儿就没来过济南!

古代没有专职的广告师,诗词曲赋就是最好的广告语。一说到济南,有几句古人创造的“超级话语”大家耳熟能详,已经成为济南的“超级符号”。而每一个超级符号的背后,都有一位古代的“广告大师”,在为济南赋能加持呢!

说起来,为济南赋能的古代“广告师”至少有四位,你知道都有谁吗?

第一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是以广角写济南城,作者是清代被乾隆皇帝称赞为“江西大器”的萍乡上栗人刘凤诰。

刘凤诰出身寒门,其貌不扬,而且还眇一目。所以,1789年他参加殿试时,乾隆帝有意奚落他:“独眼不能登虎榜”,刘凤诰不卑不亢地回答:“半月依旧照乾坤。”

惊异之下,乾隆又出对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刘凤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结果,本有状元之才的刘凤诰,就被钦点为“探花郎”。

刘凤诰曾以侍读学士的身份,跟随乾隆皇帝出游泰山。山顶上寺庙里的方丈,借机准备了一幅巨匾,请乾隆皇帝留下墨宝。

乾隆素负文墨,欣然接受,却吟哦再三,无从下笔,就以笔在手掌上虚划了数笔,伸掌对刘凤诰说道:“卿以为可以吗?”

刘凤诰一看,乾隆玩的这小把戏,是让自己暗中代拟啊,就故意频频颔首,假装吟颂道:“一览无余,尽善尽美。好!”

乾隆一听,心领神会,就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没想到,调起高了!他将“一览无余”的“一”字写高了半格,这可咋办呢?情急之下,他又向刘凤诰伸手了:“书此,何如?”

刘凤诰心知,皇上这是故伎重演啊,赶紧接戏,假装品味一番:“而小天下,更美更善。更绝!”于是,就有了泰山顶上寺庙里挂着的这块横匾:“而小天下,更美更善”。

刘凤诰秉性刚正,在嘉庆朝曾遭人陷害,九死一生,认识到“学问千古好,仕途一时荣”,终于在学问上追求了大自在。他积二十年之功,完成历史巨著《五代史记补注》,编著《存悔斋文集》32卷,成为流芳百世的著名学者。

能联善对的刘凤诰
第二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这是从特写的角度说济南城,作者是清末小说家刘鹗,这句话出自他的传世名著《老残游记》。看得出,做过两任山东巡抚幕僚的铁云先生,对“微观济南”可是很有心得啊!

刘鹗先生,也是清朝末年的一代奇人。他以“洪都百炼生”为笔名,写作小說《老残游记》,本来是为了赚取稿费接济一位落难的朋友。结果一不小心,写成了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老残”,是一名游方郎中。他参与治理黄河,游览济南名胜,参与办案的一系列故事,穿起了一幅晚清济南的市井人情画卷。

在书中,刘鹗先生盛赞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江南风景更为有趣”,如数家珍地写了许多古迹、名胜和街道、商店。其中有大明湖、历下亭、铁公祠、历山、舜井、趵突泉、金钱泉、黑虎泉、鹊华桥、高升店、日升昌汇票庄以及山东巡抚衙门、天主教堂等等,而且很多描写都是极其的传神。像明湖居黑妞、白妞说书的章节,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历来的小说,都是揭赃官之恶,而刘鹗却在书中直斥清官误国害民,在他看来,有时清官的昏庸比贪官还要厉害: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先生多才多艺,不仅精于水利、艺术、文学,还是位金石大家。他是早期出土甲骨的著名收藏家,而且第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石印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共6册)。所以,后人高度评价他筚路蓝缕的贡献,称他是“研究甲骨文字的许多著作的开路先锋”。

为泉城赋能的四大古代“广告师”,唯独他压根儿就没来过济南!
第三句:“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中的名句,不仅仅是说济南的风景,而是夸济南的一方水土一方人了。

老杜先生此言不虚,济南的确是地灵人杰,古往今来的名士的确是多不胜数!

这里,曾留下舜耕历山、禹锁蛟龙、扁鹊行医、杜康酿酒、秦琼建府的美丽传说;

这里,曾养育了豪放派辛稼轩、婉约派李易安两位词坛“双子星座”;

这里,曾留下了一代风流皇帝乾隆的足迹,“皇上,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这里,曾有赵孟頫、李苦禅、王雪涛、关友声、黑伯龙、舒同、韩美林、于希宁、武中奇、欧阳中石为她泼墨挥毫;

这里,更有李白、杜甫、曾巩、苏轼、苏辙、郦道元、李攀龙、李开先、张养浩、王士禛、蒲松龄、孔尚任、翁方纲、刘鹗、康有为、郭沫若、郁达夫、老舍、沈从文、王统照、季羡林、臧克家等一大批灿若星辰的名家巨子给她增光添彩……

为泉城赋能的四大古代“广告师”,唯独他压根儿就没来过济南!
第四句:“济南潇洒似江南”。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出自黄庭坚在元丰元年(1078年)所作的《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是站在外地客立场,对济南最极致的赞美了。

黄庭坚,本是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一生未在济南做官,也未曾莅临济南,却为何对济南情有独钟呢?

原来,黄庭坚对济南的认识,都来自于他的舅父李常。李常在宋神宗熙宁年间,曾任齐州(即今济南)太守。黄庭坚从他那儿,听说了不少济南的山水名胜,从而一直心向往之。

在一首名为《次韵寄李六弟济南郡城桥亭之诗》的诗中,黄庭坚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想立即到美如江南的齐州去游玩,一方面因公事缠身怕丢了饭碗:

“客心如头垢,日欲撩千篦。闻人说江南,喜气吐晴霓。伏枕梦归路,子规吟翠微。济南似江南,旧见今不疑。洗心欲成游,王事相夺移。驽马恋栈豆,岂能辞絷缧。本无封侯骨,见事又重迟……”

这种矛盾的心情,在黄庭坚的诗中时有流露。在《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彛德叟》一诗中,他曾这样写道:

“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未见历下人,徒倾历城酒……”

人生不如意,十事恒八九!黄庭坚曾于元丰四年(1081年)到德州德平镇(今属山东德州临邑县)做官,他办公的地方离济南仅有三百来里路,然而即便如此,他却最终也没能实现到济南一游的夙愿。

如诗如画的济南,最终只是黄庭坚魂牵梦萦的一个梦!这是他的遗憾,又何尝不是济南的遗憾呢?

就让我们重读他与济南共生不朽的诗歌,来替这位心系济南的大文豪弥补心中的遗憾吧。

“山光扫黛水挼蓝,闻说樽前惬笑谈。伯氏清修如舅氏,济南萧洒似江南。屡陪风月干吟笔,不解笙簧醉舞衫。只恐使君乘传去,拾遗今日是前衔。”

为泉城赋能的四大古代“广告师”,唯独他压根儿就没来过济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