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手记父母成长课堂教育

儿子还算“好商量”

2016-10-16  本文已影响53人  赵欣Ella

文|赵欣,全职主妇一枚,正面管教和非暴力沟通践行者。


1岁10个月,儿子开始变的不一样了,一天比一天更像个大孩子,凡事都要自己试试,说“不要”的口气也越来越硬气。

所谓的Terrilbe 2时代马上要来了,其实我并不喜欢这个说法,孩子每个阶段都有他的特点。

儿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明显,但我并不惧怕这样的变化,虽然很多时候还是会很崩溃,但大多数情况下,儿子还算好商量。

儿子还算“好商量”

给一些特定的掌控感

最近几个月开始,儿子对大人的要求和请求,一律都是“不要~”,我和老公商量,只要不违反原则,无关紧要的事情,就顺着他来。

比如出门穿什么衣服,穿哪双鞋子,我经常是拿出两件让他自己挑,即使大夏天要穿上新买的红色运动鞋,回到家满脚都是汗,我也不会说什么。

我发现他经常会变换自己的决定,并不会每次都持续一个选择。但是很明显喜欢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红色。

吃饭这件事,也出现了一些试探,比如他不再非常主动的上餐椅,或者自己在客厅溜达着不肯吃饭。我和爸爸该吃饭吃饭,把他的饭菜放到餐椅上,时不时喊他两句。

如果实在不想上餐椅,偶尔我也会喂他吃,但都是它自己跑来找我,或者我们找个另外的地方坐下来吃,我是断不会追着满房间跑着喂饭的。

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我更注重的是大人孩子身心愉悦,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的。

他不会因为一次不上餐椅吃饭就犯下什么终身错误,但这个过程中,自己做决定的小小掌控感,反而会让他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对于安全,换一种感受规则的方式

生活中,为了安全,我们总是希望让孩子遵守一些规则,孩子也会在很多试探中慢慢了解界限所在,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持续不断的重复。

有些界限,是坚决不可以打破的,比如过马路。有的界限,可以在试探中慢慢了解,度的把握,需要父母的智慧。

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在过马路的时候紧紧牵手,或者直接抱起来,在等红灯的时候不断重复,红灯的时候要等待,等绿了才可以过去。

在小区的车道走的时候,会让他看看有没有车,告诉他有车的时候要靠边等。

或者在行车过程中,等红灯的时候让他看灯,可以走的时候请他发出指令。

慢慢的,看到车,他会找地方靠边站,偶尔看到红灯变绿,他会说走。

在商场,或者在路边散步,他会兴奋的往前冲,一度把爸爸吓得够呛,有时候,我们无法紧紧牵手,带着防走失包是必须的。

还要不断重复,在外面的时候不可以一个人走远,会有强盗把你抱走,这样就看不见爸爸妈妈了。(曾在绘本中了解强盗)

有一次,和朋友在商场,儿子冲在前面,我们两个人小步跟在身后,看他跑远,就赶紧捂起眼睛焦急的喊道:儿子找不到了,妈妈找不到儿子了。

他很开心的跑回来让我看,此后发现,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给了孩子自由的空间,也可以像个信号,在安全边界及时喊回来。

重要的是,必须必须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以及周围的环境,人多的时候不适用,并且安全距离不超过3-4米。

出行安排考虑孩子的作息和需要

跟好友在商场约见,时间是儿子下午睡醒之后,精神最好的时候。到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带儿子去坐小火车,得到满足的孩子,遇到事情就不会固执。

之后我们在必胜客下午茶,给儿子选了适合的食物,当他醉心美食的时候,我可以一边照顾他,一边和好友聊天。

但吃完之后玩了会,儿子坐不住了,好友表示理解,我们一起在商场散步,跟随者儿子的脚步,一边聊天,一边看他感兴趣的东西。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想坐小火车,我可能会把他放到家里让父母照看,但如果一定要带着孩子,千万不要因为大人的安排而勉强孩子。

孩子对一件事情的持续的时间有限,并不喜欢和大人一样在一个地方呆很久,或者到了睡觉时间,一定无法配合,如果勉强孩子,一定是双方都不开心。

我感谢好友的理解,也会在约见的时候提前沟通,如果此行根本不适合带孩子,那就另选时间,或者安排他人照看,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平衡,真的需要大人充分考虑孩子的作息和需要。

孩子需要满足,遇事提前沟通,告知计划并坚定执行。

接下来要说的事还是和朋友约见的后续。

儿子跑到商场门口,看到户外的游乐区,很感兴趣,执意要去。我摸了儿子的后背,全是汗,带他安静一会汗干掉以后出去。

看到两个游乐区,一边是正在旋转的小飞机,上面有一对母女,一边是高空弹跳的设施,门开着,儿子想进去。

一开始,我有点犹豫,但几秒钟后我没有阻止。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有观察自己,发现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怕别人不让进去而阻止孩子,因为是封闭的空间,不存在安全的问题。

但几次之后,我会打破这个声音,告诉自己,如果别人没有来干涉,那么孩子就可以自由的去探索,因为这个设施本身也是供消费使用的,我的孩子今天就是摸一摸,但长大后,他也是消费群体,于是放儿子进去。

安全的前提下,儿子感兴趣,就让他自由探索,别人说不行了再出来也不迟。

过了一会,旁边的小飞机停了,那对母女下来了,我听见穿着入时的妈妈对女儿说,我一会还有事要办,我们得走了。

女儿明显不愿意,妈妈紧跟着“one、two、three,go”,然后转身就走,孩子一看妈妈走了,张嘴就哭,旁边有个应该是爸爸过来安慰,妈妈还说别管她。

这样的场景很常见吧,我知道很快,我也会面临。

因为同行的好友有身孕,不能在外面太久,在游乐区转了一会,我发现儿子还是对小火车感兴趣。

我蹲下来问他,你想坐小火车吗?儿子说嗯。我告诉他,天黑了,阿姨肚子里的妹妹要睡觉了,我们一会坐一次小火车就去吃好吃的,吃完饭小妹妹要回去睡觉了。(必胜客的时候聊过小妹妹的事)

小火车坐的很过瘾,停止的时候儿子还不想下来。我没说话,自己下车走到门口说,你玩够了就下来哦,妈妈在这里等你。

儿子很快走出来,又看上了旁边的小木马。我抱他起来走向阿姨,说,我们要去吃好吃的了,小妹妹要回去睡觉了,小木马下次再坐。

儿子没有反抗。

晚饭的时候儿子有点困,我们说他困了,他还说妹妹,这说明,他真的记住妹妹要睡觉这件事了。

这样的场景,我们以后会在很多场合遇到,同样的办法,不一定每次都有效,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真正看到孩子的需要,真诚的告诉孩子我们的需要,而不仅仅是让孩子跟随大人的脚步。

孩子得到了尊重,自然会“好商量”一些。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