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引发热议背后的人物、象征和隐秘情节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荒诞创作空间 感谢关注支持
少年的你这部影片上映前一波三折,却在首日突破一亿票房,三日票房近六亿,在各大平台都成为热议话题。
然而豆瓣五千多篇影评中也不乏贬低的声音,指责影片抄袭、无深度、无逻辑。当然观影感受是很个人化的,客观现实中每个观众观看了无差别影片,但在精神世界由于知识结构的差异使得对影片的理解多样化。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表达,这是是电影带给我们很大的乐趣。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有深度、有寓意、意味深长的电影,校园暴力只是这颗钻石的一个小侧面,深挖内部的光芒无边无垠。在环境与人,人与人,人与自己这三大关系和成长、希望、高考、贫富、自由等主题都深入探讨,不退让、不逃避,打破人生虚妄的幻想与希望,让我们在直视生活的残酷与荒谬的同时,奋起反抗。
1.人与人的关系:人物与象征
人物的名字是其象征最直接的表现
胡小碟:美丽、坠落
“她们一直在欺负我,为什么你们什么都不做”
电影以高考前60天的一场坠楼自杀为起点,胡小碟被校园暴力与同学的漠不关心逼入人生的绝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校园暴力的厄运接着降落在了陈念身上。
陈念:信念、相信 有信仰的穷人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作为核心人物,陈念在电影的大部分篇幅中都有着自己坚定的信仰—高考。高考作为最公平公正的上升途径,使得想要改变命运的穷人奋不顾身的追求。
陈念家庭一穷二白,毫无助力,甚至高考前两个月的关键时间,本该陪伴孩子的母亲也不得不外出打工。她只能牺牲所有的时间、注意力、爱好、朋友、最后甚至牺牲小北,通过高考这座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到达希望与未来的彼岸。而陈念最终是否如愿以偿是本片最大的悬念和一直牵动人心的地方。
刘北山:守护、牺牲 没有信仰的穷人
“你守护世界,我守护你”
小北代表了最底层的穷人,没有父母的庇护,没有信仰的指引,每天混噩度日,打架斗殴。当小北遇到陈念之后,才有了信仰,信仰就是保护陈念的信仰。小北最后甘愿牺牲自己成全陈念,以得到救赎。
魏莱:未来、希望 富人与权利
“你这么讨厌我,咱俩别考到一个地方了,我想去北大,你呢?”
魏莱从出生就自带一手好牌,富有的家庭,能给予强大庇护的父母,完美的外表。从魏莱这句台词也能看出来,她是不需要陈念那么极端拼命和极端专注也是可以上北大的,所以她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去玩乐,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未来,甚至以欺凌为乐。
小北说过,这世上,不是别人欺负你,就是你欺负别人。欺负发生在校园是校园暴力,而富人欺负穷人的戏码又何尝不发生在成人世界的每一天?只不过被社会包装上奋斗的糖衣,被解释为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从人们的视线中隐退到所有人都默许的潜规则。
陈念说,我要忍,不然我就输了。而当陈念忍无可忍失手杀死魏莱时,未来也一同死去。
郑易:正义
“当我成为警察之后,我变得爱睡觉了,因为有些人有些事我不愿意看到”
郑易警察负责调查这起校园暴力案子,毫无疑问,郑易就是影片中正义的化身。当老杨告诉他校园暴力很难进入司法程序时,正义不放弃追求真相;当凶杀案件刚刚发生女警官逼问陈念咄咄逼人时,正义维护陈念;当案件疑点重重真凶直指陈念时,正义劝陈念自首。
“一个是好学生,一个是小混混,你硬要把两个都拖下水,现在成熟了?”
“困了,睡觉”
2.人与环境的关系:高考
电影对高考氛围的渲染和场景的再现贯穿电影始终,墙壁上的红色大标语、书桌上堆积成山的书籍、誓师大会的群情激昂、高考的大雨、考场上的气氛无一不让人感到压抑,不禁联想到《毛坦厂的日与夜》。
而对这种场景再熟悉不过的观众,却似乎忽略了这个大背景的存在,认为故事只是借了高考这个壳。其实不然。送考老师在大雨中对学生呼喊:“考完这次试,你们马上就要迈入第一个人生”第一个人生?高考之前的人生不是人生?这种荒诞错位感的发生我想并不是偶然。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写道:思想最好的历史恐怕是其悔恨的历史。历史学家将中世纪基督教会控制下的欧洲称为“思想上的黑暗时代”,因人们相信人生来是有原罪的,相信神圣天意、末日审判、救赎与复活。相信男人和女人生来就是为了在现世经受苦难,生命注定要在无望无尽的劳作中消耗殆尽,而他们对幸福唯一真正的希望在天堂,希望在来世得到救赎。基督是他们的信仰,希望与未来是支撑他们忍耐苦难现实的幻境。直到17世纪思想第三大力量的怀疑论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最终到达完全成熟的无神论时,大众才逐渐开化醒悟,自然世界“绝非是邪恶的”,人可以利用理性享受当下的幸福,活得充分、有成就,活得快乐。「1」
如果贫穷是原罪,只能忍受残酷、卑微的人生,忍受欺凌,忍受困苦,靠未来的希望而生活——“明天”,“以后再说”,“等你有了出息”,“你长大就明白了”——那陈念最后成功了吗?她到达彼岸了吗?
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说的:“我们必须摧毁人间的希望,才能以真正的希望自救。”
高考的大雨过后,并没有雨过天晴。
3.人与自己的关系:每个人都有着史诗般的故事
高考成绩下来了,632分,希望和美好的未来近在咫尺。此刻正义来了,原来小北已经满十八岁,如果他杀人情节恶劣数罪并罚,至少坐几十年的牢,而如果陈念自首,因为过失杀人且未成年,只需要几年。陈念的信念坍塌了,这是人物在电影中唯一关键的转变。
陈念终于意识到,人生不是忍耐就可以直接跳跃到美好的未来,她不能继续活在未来,她必须活在当下。去除这些矫揉造作的装饰,虚无飘渺的假象和所谓善意欺骗的面具,不需要灿烂目标前途为假象带来的短暂的勇气。意识到荒诞的存在,反抗这无意义的人生,生活才开始露出最原始和本质的面容。「2」
诸神判罚西西弗斯,令他把一块岩石不断推上山顶,而岩石又因自身重量一次又一次滚落。诸神的想法多少有些道理,没有比无用又无望的劳动更可怕的惩罚了。而加缪却说西西弗斯是幸福的。他有意识,无能为力却叛逆反抗。反抗是贯穿始终的不变的哲学命题,没有蔑视征服不了的命运。他生活在此处,而非生活在他处,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东西,那岩石的每个颗粒,那黑暗笼罩大山每道矿物的光芒,都成了他一人世界的组成部分,攀登山顶的奋斗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3」
对于怎样活着的人生哲学,我想,电影开头和结尾也给出了答案。
It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It was our playground.
It is our playground.
参考资料:
「1」思想史, 彼得·沃森,2018
「2」张力;《西西弗神话》的反抗哲学[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西西弗的神话,阿尔贝·加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