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儿子一起学诗词

女儿幼儿园小班,儿子一年级。随着自上而下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对孩子们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也不敢松懈。
前年去年,董卿主持的节目《诗词大会》和去年今年,小撒主持的连续两季的《经典咏流传》把我们对诗歌的鉴赏和热爱重新提到一个新高度,加上我这两年坚持写文章,有时候特别想添加一些诗词提升文字的厚重感,所以,念念不忘,买来《唐诗三百首》,我们也“读诗成句,传诵经典”。
可是,女儿还好,没有多做要求,反倒是有时候还能识记下来几首诗,比如《咏柳》《江南》《咏鹅》《梅花》《登鹳雀楼》《山村咏怀》等,有些出乎预料。而我发现越发对儿子要求高,他反倒不是特别热衷背诗,好在我们每周必看的《经典咏流传》和偶尔回放《诗词大会》,加之学校老师的要求,他大概能背下四十来首诗歌。但这无疑是少之又少的。
怎么办呢?
我每天中午要求他练习写三个字,有一次练字前要求他背诵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结果他并没有积极配合,于是,当机对他说:“你把诗歌背诵下来,今天中午不用练字”,这可大大出了他的预料,他高兴地答应,并完整地背诵下来。
但这种做法无疑是不合适的,第二天中午,我让他背诗时,他竟给我讲起了条件。背诗不写字,这可不行。尽管我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但每天三个字对于马上八岁的他来说,可一点都不为过呀!
于是,继续改变策略。人说“言传身教”,我拿着唐诗三百首中王维的《鸟鸣涧》背了下来,不一会儿功夫,我有感情地自顾自得朗诵并声情并茂,自话自说地讲解诗的意境,还说“真美呀!什么时候我们搭个帐篷到山间听鸟叫吧?”儿子,接下来也有声有色背诵,尽管背得语速很快,但我知道,他的小耳朵没有闲着,这个方法凑效,我窃喜。晚上睡觉前,爸爸又带着他背了一遍,一首《鸟鸣涧》现在已经熟记于心了。
一不做二不休,说陪儿子背诗,就要郑重其事。一来可以陪伴儿子,二来我也可以趁此机会成长。
晚上,我拿来一本暂新的笔记本,郑重地写上《背诵诗集》,并把我和儿子的名字都写在封皮上,儿子很高兴,要求也要自己把最近几天的诗句写到笔记本上,我没有答应,原因是他写字太差,一来激励他练字,一来让他明白我的态度。
我认认真真地把最近几天的诗句写到笔记本上,还标注了日期。
但为了不打消他的积极性,我对他说“你现在可以写日期和天气部分,不可以写诗,等什么时候字写的好了,我把笔给你,你再写诗,这是我们俩的约定也是承诺,我们要好好保存这个本子。”儿子表示同意。
我不知道,这个方法能坚持多久,但我想,只要我不放弃,只要我我对儿子有足够的耐心,我们会把唐诗三百首记住背会,儿子的字肯定也会进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相信,每个“别人家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或者母亲”,我不要求儿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但我希望我的儿子成为一个有追求的人,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让诗梦同行,让诗伴我们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