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爱恨交织小城恋

2022-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菲婧

  在离开富民近三十五年之后,回顾自己对它的感受,一时间竟无法用一句较为确切的话来表述,如果硬要一个答案的话,那应该是又爱又恨吧。但我知道,不论是何种感情,它都是我心灵栖息的港湾。

    虽然父母都不是此地人,但以他们到此生活四十年的经历来说,此地应该算是半个故园了,所以我也就成了半个富民人。因为昆明距离富民并不远,经常可以在昆明的街头遇到说着富民话的人,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都会涌上一丝莫名的激动。每次回去,上街遇到的人,感觉都十分面熟,不管是否打招呼,在心里都如同亲人一般十分亲切。在这个环境里,我会十分放松。所以,每当我一回到此地,原来十分糟糕的睡眠就会自然的变好了,常有“春眠不觉晓”之感,沉沉的睡得醒不过来,我自己也十分诧异。我走时原来是十分不喜欢这里呀,为什么会这样?

    记得大学毕业刚回来工作时,我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所在的一中离县城有一小段路,仿佛把我和一群求学的少年隔离在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天地里,整日如桃花源中的人一般只知教学生一些应考的知识,埋头书本和学生作业之中,“不知魏晋”。

    那时的一中有一帮年轻教师。都刚刚参加工作,血气方刚,精力旺盛。全部住在一个小院的两排平房里,一人一间宿舍。这群人里教各种学科的都有。因为大多是昆明人,远离父母,又没有结婚,所以平日里互相照应,处得非常投机。我就和着他们一起,春日赏花,夏日游泳,秋日登高,十分高兴地过了近六年的时光。

    但是,当我几年后出去学习时,才发现自己和大学的同学之间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差异。我几乎对外界的许多新的东西一无所知。与他们相比,我仿佛另一个星球的人,对外界一无所知。我感到了自己木呐,也开始厌恶这个封闭的小城。对此地充满了厌倦。我一心只想着赶快离开它,于是想起了它的无数不是。晚上看足球,正在高兴时,电视转播却中断了,原来是广播站的人要下班了;这里太穷了,除了那点工资表上的钱,多一分都没有;每次回家交通不便,在盘山公路上绕来绕去,绕得人五脏移位,吐得天昏地暗。所以一伙家在昆明的教师,思之念之的,都是离开这里。那段时间,充斥在我们心中的,就是离开!快离开!!离开这个贫穷闭塞的地方。

    当我们顺利地离开了这个小城,走时心里还愤愤,以后绝不会留恋这个鬼地方。却没有想到,这恨却和着我对它的爱恋,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中。

    到了云南的省会城市昆明,这里的繁华和精彩。令我在一段时间里如鱼得水,我贪婪地进出各个大书店,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我在各种的音乐会和图书馆里感觉到了大城市的魅力,自己的谈吐和见识也渐渐跟上了自己的一帮大学同学。

但是在这种忙碌的城市生活中,我时常会有一丝的遗憾,特别是看到每当学期末,忙碌了半年的老师们去到城边的一个小小度假村,在里面游着人工造成的假景时,我就会想到当年在富民一中时,常常和同事在冬日的中午约了,几个人一起去旁边的飞来寺睡午觉的情景:气喘兮兮地上到山顶,各人自找一块草厚厚的地方,就地躺倒。互相离得也不远,聊天正好,彼此被树和草遮了看不见睡相,却可以听得见高谈阔论的声音。一会儿,某人不出声了,代之而起的是阵阵酣声,那是睡着一个了。下午没有课的人都会这样约着,去山上晒着冬日的太阳午休,暖洋洋的。睡够了,才慢慢下山。晚上,一排的灯都会亮到深夜,那是在赶着改学生的作业和备课呢。

我长叹一口气,现在是无法再享受这样的生活了,在昆明上班的日子是这样过的,每日匆忙着出门上班,中午就不回家了,在单位随便吃一点,等到晚上忙完吃了饭,已是华灯高照,只想做一个沙发土豆了,根本没有心思再去关注其它的生活。

现在我没事情的时候大都陪妈妈一起在富民生活。自己和妈妈在昆明的房子都空着。因为妈妈已经不习惯昆明城的热闹了。我也渐渐适应这个小城的生活,找到一点当年的惬意。可惜回顾一下,身边早已经物是人非,再看不见当年那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