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读书(续五)——随感录
(二十六)
我喜欢看《红楼梦》,原因是作品中的人物都有个性。贾赦和贾政是亲兄弟,又分别是荣国府和宁国府的主子,贾赦是一个荒淫无耻的老色鬼,贾政是一个昏庸无能却道貌岸然的封建卫道士。性格同是精明能干,王熙凤的精明却狠毒和两面三刀,探春的精明中表现出封建主子的淫威。尤氏两姐妹都是受迫害,尤二姐无可奈何地忍辱受屈,尤三姐则敢于面对,极力反抗。贾宝玉和林黛玉同是封建的叛逆者,前者反对男尊女卑和“仕途经济”,后者多愁伤感又孤高自傲蔑视“世俗”。每个人既有独特的个性,又代表了一定的阶级和阶层,体现了个别和一般的对立统一。所以,作品的感染力是强烈的。
(二十七)
照顾老人当然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对老人报养育之恩,这不仅是义务,更重要的是责任。期间,为了求知,为了追求真理,读书是第二重要的事情,哪怕每天挤出一个小时,搞清楚一个问题。总之,照顾老人与读书并不矛盾,只要适当调整时间就可以了。
(二十八)
成语“围魏救赵”“声东击西”这是一种现象,是现象中的一种假象,人们认识它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假象也有它不彻底性、不稳定性的特点。随着时间的进展,假象的漏洞就会暴露出来。任何假象,都是暂时的。这就是结论。
(二十九)
“东施效颦”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天运》。说得是美女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捂胸慢走,别有一番姿态。一个丑女见之,以为这是美而学西施的样子,结果更加丑陋。唐朝诗人王维《西施》:“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同一。西施是当时公认的美女,这是内容,是通过她外表(包括举动和服饰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丑女(后人称东施)本身丑陋,单纯去追求西施的病姿,自然矫揉造作,适得其反。
(三十)
阅读,看的是别人对人生的认识和经验;看的是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看的是芸芸众生的社会生活。阅读时看不懂的地方,就不要装懂,也不要多说。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哪里不懂?原因何在?某段话作者是怎么说的?表达出来的意图是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思绪就活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