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MBB

2022-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飞猪的浪漫

根据接入设备不同,首先分成了移动网(MBB)和固定网(FBB),上图左边就是MBB的架构,右边是FBB的架构。下面三层接入网、传送网、核心网是具备上下依从关系的网络架构,上面内容网、业务平台是内容侧的东西,和下面三层只有逻辑上的上下关系,并不具备拓扑上的上下级关系。从普通用户的接入终端到最顶层核心网大概可以分为3个层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端到端方案。

首先是接入网部分,其主要能力就是将众多终端接入到网络里,因此其特点就是尽可能低的成本尽可能多的接入。MBB从2G、3G、4G、5G开始演进,接入带宽也从几百K到了10G;FBB的接入技术从ADSL到PON,电话线到光纤,接入带宽现在也已经演进到10G。多说一句,因为接入网的覆盖面巨大,所以网络的建设成本主要给到了接入网。

然后是传送网(承载网/城域网),MBB里用的技术最多的就是IPRAN和PTN,其中电信、联通用的是IPRAN,移动用的是PTN。PTN和IPRAN相比,根本区别在于对网络承载和传输的理解有所不同,PTN侧重二层业务,整个承载网构成若干庞大的综合的二层数据传输通道,这个通道是透明的,升级后支持完整的三层功能,技术方案重在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可管可控性以及更好的面向未来LTE承载等方方面;而IPRAN则主要侧重于三层路由功能,整个网络是一个由路由器和交换机构成的基于IP报文的三层转发体系,路由器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业务调度也非常灵活。FBB里,城域网通常有SR、Bras、CR这些设备,SR/BRAS用来用户认证,CR是核心路由器。

核心网/骨干网是运营商手上最重要的资源,MBB部分,电信是STN,联通是智能城域网,移动是SPN。FBB部分有四大骨干网,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ChinaNET就是电信手里的资源。移动的骨干网称之为CMNET,联通的是169。

接下来我们再重点看一看FBB,毕竟手机基本就只有套餐够不够,信号好不好的问题。而固定宽带部分,经常会遇到选择带宽、选择专线、选择技术、选择介质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在固定网络部分,特别是固定宽带,电信联通已经具备根深蒂固的资源优势,更是有南电信,北联通(网通)的俗语。联通电信移动三家相爱相杀的故事更是值得单独写一期。

固定宽带可以分为集客、家客两部分,你我家里用的就是家客,在单位用的,项目里需要的是集客。接入网层面的技术有PON、ADSL,由于技术演进,ADSL(电话线宽带)已经退出视野很多年,PON技术,特别是10G PON已经是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家客自然用的就是PON了,集客部分可不一样,有PON的接入,也有借鉴IPRAN/PTN技术的专线技术。这类专线和PON相比,最直观的感觉就是贵!另外从带宽保障上也会比PON好很多,不再有分光的“共享”困扰。BRAS和SR都是用户设备接入时的注册网关,从场景上来说,BRAS是常用宽带的用户接入,SR是精品业务,大客户专线的接入网关。从技术场来说,SR主要作为高速率、大带宽的的专线接入网关,更是MPLS VPN PE以及组播业务网关。这里因为将利用SR、SW接入的专线集客也作为了接入网部分,而BRAS、SR是同一级,所以此图将其归为了接入网。实际上这两类设备是接入网、核心网的边缘区分,这里的定位和上图有点区别,也是合理的。

城域网部分,还会有自建IDC机房,用于服务器托管。如果有外网需求,还可以走本地出口,例如CN2或163线路。如果是长城宽带或移动这些二级运营商,通常就会走电信、联通的出口或者是第三方出口。

骨干网部分,也会有IDC机房,另外还有国家建设的NAP互联通信节点,进行不同网络间的信息交换。

运营商对于网络的发展,未来已经能够看到的方向是云网协同、万物互联。因此运营商网络的发展,肯定会朝向更快、更多、更灵活这些方向发展,由现在的硬管道,转变形成软管道。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启动了多厂商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的互通测试,推动TDM向以太网的转型。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往OTN和单波大容量演进,朝着40G、100G(2015年)的方向发展。

目前的骨干网,正在逐步普及单波400G。如果按60波算,单光纤的传输容量能达到20T以上。

除了容量之外,就是OXC全光交叉、IPv6、SRv6、SDN等新技术的引入、改造和普及,此前小枣君都做过详细的介绍。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ChinaNet的整体情况。

一般来说,运营商的骨干网架构和技术细节属于秘密信息,不对外公开。但是,如今在互联网上,这些信息基本上都能查到。我就基于能公开查到的信息,大致介绍一下(可能有所变动,仅供参考)。

从架构来说,ChinaNet分为骨干网和城域网(前面有说,干掉了省网),骨干网又分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北京、上海、广州,是ChinaNet的超级核心。除了超级核心之外,ChinaNet还有天津、西安、南京、杭州、武汉、成都等普通核心。所有核心之间,采用Full-Mesh连接。国际出入口,以及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基本上都在核心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