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才是你写不好的原因

自从断更后,我发现写作最大的阻碍,就是不敢写。
时间的推移,并未让原本浮躁的文字,以更高的质量,喷涌而出。
相反的是,一旦不写,只看,大脑就会因为内存有限,自动释放。
这样就导致,我们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一个固有不变的水平上,很难再进步。
因为只有你去写了,才发现写作并不是水到渠成,它需要你学习,观察,感悟,思考,然后源源不断的输出。
就像简书说:"创作你的创作“。
我的文章,大多都是一种反思和总结,主题除了写作,就是内心成长。
如果你喜欢成功励志的,那现在就可以点击左上角的剪头,我们有缘无份。
对于以下的一些建议,我只是浅谈,是自己黑暗中的摸索。谈不上干货,更不是何等高见。
写作与我而言,你喜欢,我心生感恩。不喜欢,这也是我用心给出的文字。
因为,
不是因为看见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有希望。
1.减少从众心理,选择性看阅读量少的文章
大部分简书读者,其实也是简书的作者。
为了和大神更快的靠拢,习惯浏览阅读量高的热门文章,却在学习和借鉴之后,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找打不到自己的写作方向了。
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正如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一样。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但也不要因此放弃自己。
写作同样如此,
热门文章可以多读,以欣赏和学习的眼光去读。学习为主,切忌比较。
而和我们同样水平写出的文章,他们的出发点和文章的结构,以及选题却最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这个时候,我们在平等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阅读的心理负担和偏见,便可以更多的学习别人的经验,而别人文章的不足,也会让我们在以后写作的路上,不要去触犯这样的错误。
除此之外,慢慢的尝试写作练习输出,模仿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短板。
就像说话一样,人人都会说话,但不是谁都能把话说好。如果因为说不好,就拒绝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你就会失去很多人生中重要的机会。
2 不要勉强自己,多和自己对话
意愿和兴趣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入乐之者。“
但是他们没有说,培养自己的兴趣是最好的投资。
实际上,那是因为他们说的兴趣有可能是这样:
1.首先得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比如刷抖音,吃鸡
2.通过你的喜欢和意愿,你越来越迷恋,上瘾,停不下来。
3.兴趣可以打发时间,让你觉得充实,但是,它却不能给你创造任何价值。
最后一条,有没有很戳心?
最近网上出现了很多,“抖音、吃鸡、王者荣耀…你的自律,是如何一步步被它们毁掉的?”
前段时间,我也下载了抖音。并模仿当中的段子给自己录了视频。
就像一个跳梁小丑一样,内心却渴望得到更多的点赞和关注。
平时,手指在屏幕上不停的向上滑动,感觉别人都好有腔调,生活也特别高大上。
就连那些普通人,也能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惊喜。殊不知,这背后也是有很多套路的,比如手指舞:
很多人研究出了懒人舞动手指的方法,其他人就跟风模仿。不同的背景音乐换了又换,动作却千篇一律。手机和手臂的同时摆动,教程层出不穷。
然而,同样是兴趣,有些人因为流量,成了这款社交软件的傀儡。
有些人因为流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爆文的创作者。所以,如果是想通过写作变现,写不下去也不要勉强自己。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小白,停下来:
刷一部剧,看一个综艺,或者读一本书,追一部电影。同时打开自己大脑的开关,随时随地把你感受到的,你对某一个画面,或者书里的某一个观点,以及节目里他们说这些话背后的逻辑保持敏感。
把它记录在你的灵感素材库里,优秀的文章,是需要积累的。写作不是把所有的素材和选题都记忆在大脑里,而是借助App或者笔记,让它为你所用。
幕布,现在是我用来列大纲,整理素材,收集灵感的一款必备手机App,当然电脑也可以同步使用。
而我电脑的桌面上,也有一个文件夹,我会把简书,微信公众号,或者电影台词,灵感,全部都先丢到里面。两三天进行复盘,把它们按照选题,金句,生活,心理,情感,经典进行分类。
当我写不下去的时候,我就翻开素材库,问自己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要怎样做,这里我要用怎样的素材。
一问一答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思路的循环。
时刻思考,多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同一件事情。比如抖音,吃鸡,你只是觉得这样对生活有影响,可是对于创作来说,就要多想想这些行为背后的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掘对你有用的信息,列出提纲。
3.什么都想写,却什么都写不好
关于写作路上的点点滴滴总结了很多。
还是想再谈一谈我们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找到自己写作的方向。
多尝试。
那天有人问我,为什么自己写的文章能感动自己,却感动不了别人。
因为,没有人关心你的生活和你经历了什么样的打击或委屈。
而是你在抒发的同时总结了什么样的人生经验,是可以让别人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能够提前规避风险。
而上面那位读者 的问题,就属于自嗨。
有人说,这是爱好,是写给自己看的,那也可以,可是,你写的爽了,写完之后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改变呢。
我们在这个时代写文章,除了把它当作情绪 的发泄工具之外,也要借助文字的力量去改变和学会去疏导自己的情绪,打磨文字,就是在强大内心。
有读者说,希望我写出逆袭的文章,或者底层怎么往上层爬
也有读者说,希望我写出越来越多的好文章。
其实,在写作初期,能有人给出建议和鼓励,真的是一种确幸。我宁愿告诉自己,我可以写出越来越多的好文章,也不会写自己没经历过的,或者还没发生过的。
写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其实就是与自己的一段对话。——走过迷茫,找到定位,一一慢慢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4急于想得到外界的肯定,压力爆破
无处不在的压力,谁都难逃避免。
77%的自媒体写作者都表示,从选题开始,就已经让自己感到泰山压顶了。
那既然摆脱不了,就不要去逃避,试着用尽全力去驾驭它。
怎么驾驭?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有的人看到别人写出好文章之后,就如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满脑子都是热点,打开电脑就能码字成文。
王祥夫说:
“如果问我喜欢什么?那么对我来说,很可能就是读书。当然,吃川菜喝绍兴酒写小楷画兰竹也很愉快,但过后总觉空虚,都不如读书来得有滋有味宁静而充实。
读书无疑是一种自闭。试想孤守一室,面前只是书——这是一种说法。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读书,那么读书又是一种美好的自娱。当然这个自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还得有书,书是对象,外边下着丝丝的小雨,有人撑着伞在雨中踽踽行走,而你却慢慢走进书页里去。这都是很愉快的事——这不仅仅是阅读一本书,而是生活方式之一种。”
你现在遇到的问题,你的困惑,前人早已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如果你不喜欢看书,还想写出好的文章。
那多少个十万+的经验,也拯救不了你空虚的愚昧。
不是只要专业的建议才能让你突破自己,人生下来本身就是独立的个体。
你和别人同等的,是你的时间和决心,而那些不同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关于简书,创作你的创作,我仍然表示支持。
创作你的创作,生活不是只有别人嘴里说的样子,换个角度,你也可以看到它另外的样子。
人这一生很短暂,写作带给我的,除了充实,还可以做自己。
从小,我做了太多角色,唯独没做过自己。
希望你也和我一样,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并想办法把它做好。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用宝贵的经验,向上生长。
【完】/灵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