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读书

多久应该读完一本书?

2022-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山泉_ae58

      今天遇到一个提问者:大家多久读完一本书?

      我认为读书和做事一个样,因人而异,不求时间多快,不求能记住很多,求有趣,有获,有引领,甚至有困惑、愤怒,总之不要平淡无趣才好。

        对于读书,我是个杂食动物,主要是限于当时经济精神的匮乏,抓啥读啥。所以多久读一本,我答案较多。

      文学类小说诗歌等一两天一本,初中便有读的不愿睡觉的高亢情绪,我很多历史知识就从小说而来。

        但阅读经典不适合快读,它需要反复多次的走近和阅读,时间线适合拉长一些,也适合多交流碰撞彼此阅读体验。比如《平凡的世界》《霍乱时期的爱情》《自卑与超越》《理想国》《一九八四》《人间词话》等都是需要时间的发酵和与自我的碰撞才会酿出自己独有的风味。

        我读《红楼梦》的过程就颇为曲折。初中读不进去却爱极了里面的歌曲,时常吟唱。高中是选择喜欢的读读,伤春悲秋之特征逐渐凸显,被同学誉为“林黛玉”,记得好朋友在研读数学做题,我却被被小说迷住沦陷,泪湿沈头,吓坏了朋友。

        大学再次发动对红楼的冲击,也常去校外参加红楼梦的名师讲堂,这才真正开始理解红楼梦的深厚博大,比如贾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身上寄寓的“原应叹息”的深意等等。

      工作后原著再读两遍,后来读蒋勋,白先勇,王国维等大家对红楼的一些品评。如今方是随意打开,俱觉精彩,叹赞连连,也有自己阅读之独特感受与识见。读出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才算是有获。

      一本经典确实需要时间与阅历,更需要耐着性子反复阅读才能逐渐体味它的经典与文采价值。如果一味求快,恐怕就会与经典的内涵与美好擦肩而过。

      也许正因为此,卡尔维诺才说,

      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他还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如今读书更是注重取舍,信息社会各种资源包括书籍都似乎黄河决堤了一般,自己得有一定的辨识力,可以多涉猎,但一定要选择含金量大,值的阅读或者对自己特别有用的书精读。

   

      好书多读几遍,尽量争取多吸收内化作品及作者的一些优秀的东西,思想,思维,为人处事,文章架构等等。

        最后来个贴心小提示,你提问的潜意识里似乎包含着读书就应该完完整整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的意思,其实,很多书大可不必。

      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说,读一本好书十遍胜读十本一般的书。

      我很赞同这句话,比如大宋宰相赵普就读《论语》,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他常常下班了就读论语,上班了就应用实践论语。

      所以如何读书,也是个很个性化的问题。有的书翻翻就好,有的书弃而远之,有的书手头床头可供随时阅读,以滋养身心,以陶冶情操,以旷达胸襟气度。

      所以一本书你可以选择反复地阅读撷取它精华所在的一两章,其余快去浏览。一本书也可以弃核心不管,而只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或者对自己特别有启发的章节,反复揣摩,吸收内化,然后学以致用,用它对自己最得力的一两点来建设好自己的生活,就足矣。其它的,不看又何妨?!

      读书本是乐事,是享受,不要背思想包袱,不要拧巴,不要总把正襟危坐一本正经从头到尾当成读书的样子,洒脱点,随心些,尽兴点。躺着,坐着,边吃边看,开心就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