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既然可以做了,那谁还去谈啊
初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2》里。当汤唯饰演的女主角自以为已经找到爱的时候,这段感情却被当成了一笔生意。于是有点失望地对吴秀波饰演的男主角问了一句“你能跟我谈谈爱吗?”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回答。
可能这句话在平常的情况下听到或看到时,我会一笑置之,抱着谁没事无病呻吟的态度。但配上电影里的剧情,场景和氛围,去令我有点感伤,陷入思考。
不知不觉,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相遇,相知,相爱这一富有浪漫色彩的过程已经被省略跳过,只剩下两个人赤身裸体地在床上交缠,然后天亮独自穿上衣服离开。
虽然绝大多数的恋爱都是奔着那个目标去的,但省略了中间过程,有些显得苍白无力,缺少了那么一点感觉。
的确,随意时代的发展进步,婚前同居已经变得稀松平常了,这也属正常,无可厚非。我自己也觉得上床这件事只需要合适的时间、地点、氛围。但把爱和性完全地剥离开来,感觉总有点冷血无情。
无论是身边亲眼见到的例子,还是网络上不胜枚举的新闻。有的是还在懵懂少年的时候就把自己交付了出去,或是到了合适的年纪就匆忙相亲,然后怀孕再结婚,整个过程有的不过是几个月。
我真的有点怀疑,自己都还是孩子又怎么懂得照顾孩子,匆忙组合起来的家庭又怎么能够给孩子足够的爱。
前不久,带着好奇和探索的心理,我下载了陌陌,心里还抱着也许能够交到几个朋友的心态。恰好那几天比较忙,就只是下载注册了没有管它。等我打开的时候,消息这一栏里就有了很多未查看消息。
我一一地打开,还看了他们的个人消息,选择了几个还是学生的人回复了你好(因为我们这里是大学城,所以学生还是比较多,而且软件里显示的距离也很近,还是比较真实)但每次还没聊几句,就会出现类似的“你有男朋友吗”“约吗?美女”或者是“你有空吗”之类的暗示性问题。不得不承认是我太单纯。
各种社交工具的出现,本意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好吧,肉体倒是离得越来越近,可是心的距离却相隔千里。
突然怀念起了古代以信作为交流工具的生活,那种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美好。等待时内心的煎熬,好奇,紧张,阅信时心情的变化,回信时精心挑选信纸,下笔时的字字推敲的小心翼翼和诚意满满,都是十分珍贵的。而书信来往之间因延迟所造成的对收信人内心所造成的微妙影响,就如同天然酵母的发菌时间可以比拟,这种感觉大概在今天是难以体会到了吧。
特别欣赏和羡慕木心先生在《从前慢》里描绘的生活:“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而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以待,两两相望,某些情谊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或许真的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太忙。忙得人们没时间谈恋爱,没时间慢慢了解一个人,就连做爱,也是匆匆忙忙、潦潦草草就结束,没有前戏,没有爱抚,也不会交颈而眠。有人会觉得做爱这件事没什么,两个人你情我愿,结束后从此陌路,不会再有交际,对各自的人生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单身已久的人每晚抱着不同的人睡去,默默无语没有交流,就真的能睡得踏实吗?当已婚人士欺骗着另一半,习惯于这样的约炮,内心就不会感到空虚和愧疚吗?
长此以往,难免不会丧失爱人的能力。而如果当整个社会群体都怀着这样的思想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又有什么幸福感可言。
不指望每个人都能像《查令十字街84号》中的男女主角通信二十年而不见面,保持着精神恋爱。但至少,我们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谈爱的这个过程,让它持久一点。至少,它能够让更多的人相信爱情,让更多想爱却不敢爱的人卸下伪装,勇敢地踏上寻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