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

与诗歌邂逅的日子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书山指路侠

        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读诗和写诗,尤其是在读书的时光。后来工作后有那么十来年搁下了,这两年又捡起这项爱好,也趁机整理了一下以前的手稿,当然也有一些遗失,感到有些可惜。

        读好诗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还记得最初看到雪莱《西风颂》的震撼,这种震撼和我读到咱们传统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楚辞、汉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比起读到一首好诗,自己能写出一首自己满意的诗歌,那就是更大的满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同感?

        不知道对大家来说,诗歌是什么呢?我认为,诗歌是一种来自灵魂的表达方式,是句子被强烈的感情冲撞的支离破碎,又被艺术的女神温柔又细心地粘贴起来的样子。

        诗歌来自以下几种情况,无法压抑的情感爆发,或者是音乐性地记录情绪或事件,抑或是不能直抒胸臆但又不得不说的东西。可能一种情感你的灵魂体验到了,但是你的精神还无法理解,或者你的语言不足以完整地描述,但你的精神已经意识到不得不把她表达出来。但总体上都是灵魂冲破精神桎梏的一种体现。

        诗歌是文学最高级的形式,是人的情感凝聚的结晶,是欲说还休却又不得不说的纠结,是文字打扮成最美的样子。虽然每个人对诗歌的理解有所不同,虽然无知的孩子把一些糟粕也理解为诗歌,虽然,形式和内容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过……但是当你遇上一首和你的心弦产生共鸣的诗歌,你就会体会到那种韵律的感觉,那是人类的历史在你身体上流过的痕迹,是上帝没有抛弃你的印证。

        你如果曾站在时间的长流中,在名为“现实”的这一刻,也曾望向河流的源头,那来的彼方,或者也曾思考这不仁的清流将要奔赴的方向,你总会在某一个时候,感觉到有一种奇妙的成分在这水中跳跃,流经你的身体,你的思绪,让你的灵魂忍不住唱出一种旋律,那就是诗歌。


        粗粗算了一下写过的诗歌,加起来竟然也有一百多首了,挑几首放在这里,看看有没有人喜欢,毕竟诗歌在国内也算是相当小众的爱好了。也加上当时创作的背景,大家随便看看就好,有兴趣的可以一起聊聊。

        第一首《秋雨他乡》,我记得当初是中秋的晚上,身处他地忽染乡愁,就一气呵成写了这篇:

秋雨他乡

又是一年秋雨清凉

渐渐地,月圆成了故乡的模样

我独自凭栏远望

远方,家的形状

漂泊多年的游子

曾经在意气风发里启航

终于在现实的牢笼里

转回到原来的地方

原来

这多愁善感的秋夜

竟是一半秋雨,一半月光!

点一盏幽灯,怕它太亮

听一曲丝竹,又恐太响

只好伴着夜色,研着墨香

听着窗外沙沙的交响

在这陌生的秋雨中

细细品味那熟悉的淡淡的伤

重复着去年今夜的句子:

“来年的今夜我该回乡!”

第二首《丝雨琴》,创作的时间正好受了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影响,创作的时候用了谐音,当时觉得自己可NB了,现在看看也就这样(丝即是“思”,雨亦是“语”,琴便为“情”,思念深处,便是风声也是慰藉,情至浓时,心中跳动的皆是旋律。高山流水,赋于谁听?):

丝雨琴

我知道我的思念

是那一缕琴声中

回荡的音韵

仿佛一枝月下的杨柳

柔的,柔的似水中的漫游

那弦上的颤抖

早已厌倦了尘嚣

只剩下寂寞的享受

若不是那纤细抚过了枝头

怎知无尽的苦味怎样的停留

怎样的,无语东流!

也许,我不认识雨季

但我听得出那跳动的心

还有那滑落的晶莹

试问有谁可以用琴声慰藉一份受伤的感情?

就让我们,

在这美丽的缤纷中

倾听,倾听

那丝一般的雨中

那无比寂静的温柔中

那一缕幽琴

啊!为什么这样的夜里会没有风的声音?

第三首《我的小船前行,前行》创作于看了盐田千春的艺术展《颤动的灵魂》的作品,深有感触:

我的小船前行,前行

                    ---有感于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

我的小船前行,前行

我的未来没有声音

世界是一张命运织就的网络

每个人都像是被狩猎的蚊蝇

看着彼此,何来庆幸?

那只蜘蛛离你我的差距也无非是一念,一颦

共同的归处,不同的心境

他在恐惧,她在倾听

你在祈祷,闭着眼睛

而我觉得,不妨再看看四周和远方的,风景

第四首《和氏璧》起于一个想法,就是对于我们这些欣赏者来说,对于艺术品的感悟来自于它的实体,还是来自于我们对它的印象?置于艺术馆的作品和历史上的作品,对我们又有什么区别?

和氏璧

不知是梦境还是恍惚

我瞥见了昆山的和璞

剔透的材质

完美的弧度

依稀若仙子在眼前起舞

时空的错乱是否还有意义

即使是在现实的樊笼之中

又何尝不是只能隔窗望着她的风骨?

咫尺的琉璃,

容不下漫长历史的变故

至于怀璧之人的欢喜

又是否会给理智留下一锥之地立足:

卞和泣血,赵人失国,

秦王制玺,永昌难图。

触之为物,思之见幕,

何事之璧,有泽相如!

第五首是填词的《相见欢》,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李煜的词,其中就有两首《相见欢》,就自填了一首:

相见欢

相思最是难收,意如秋,

漠漠长林枝上望归舟。

情如旧,人空瘦,泪空流,

莫叹人生长痛是离愁!

第六首是一首七律《洞庭夜雨》,“细柳”一句的“浣”字一开始是“看”,一直不满意,多年后终于被我找到一个满意的“浣”字了(笑):

洞庭夜雨

十里春江连蜀都,烟波直上洞庭湖。

垂杨一夜梳潇水,细柳明朝浣日出。

碧玉峰端有暖色,青螺髻下露寒无。

风敲雅舍人难寐,雨打闲窗意不足。

最近我也在思考诗歌的形式,也有了一些想法,正在实践,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一起探讨探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