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全职妈妈是一份职业教育

孩子,你的营养够吗?

2018-11-03  本文已影响265人  慧心育子

原创第211篇

孩子,你的营养够吗?

小时候和妹妹在老家留守,爸爸妈妈去城里谋生。那个时候做的梦几乎都是弟弟的小模样,因为他太可爱了。想爸爸妈妈,想弟弟。经常在梦里哭,怪爸爸妈妈重男轻女太偏心只要弟弟。

直到后来去了爸爸妈妈的身边,还是耿耿于怀,问妈妈:“还是弟弟幸福,能天天和你们在一起,把我们留在老家,那个时候你会想我们吗?”

妈妈回答:“因为太想你们了,我每天一到放学的时间就跑到学校门口看那些背着书包的小学生,直到都走完了,我再回家。”妈妈的话让我心里有种小雀跃,想流泪又流不出来,我只是要一个确定:妈妈心里还是有我的。

直到自己也做了别人的妈妈,问儿子:你觉得幸福吗?他回答:“我很幸福啊,因为妈妈给我的爱太多了,都快溢出来了。”

小时候的缺憾,在儿子身上得到了成全。做全职妈妈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磨炼。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比一份工作更复杂,更难操作。人这辈子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会留遗憾,那就选择一条将来不后悔的路。

曾经在儿子两岁的时候,我准备把他托付给父母,决定逃离,去远方工作,做全职妈妈的我快抑郁了,没有朋友没有事业没有圈子,也看不到希望,孩子的日常是我生活的全部,一直认为自己不适合做家庭主妇,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邻居大妈说了一番话:你应该自己带,交给老人就把孩子毁了,老人会把孩子宠坏,他以后长大了跟你也不会亲,你把孩子带好了比出去挣钱更有价值。

那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如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密密麻麻,都记不得了。

有人认为我太宠儿子了,不想上学就不上了,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身处其中的我却感觉不到“宠”从何来?直到有一天因为某个事件和儿子发生了冲突,让我忍无可忍,想死的心都有。

烽火老师提醒我:“是时候该把你养育他的不容易和艰辛告诉他了,你宠他,爱他,但是你要让他明理。”之前一直信奉不要给孩子讲你养育他的艰辛,讲多了会让孩子有匮乏感的理念。有些理念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任何一种说法都不是绝对的,老子对我们的教诲:道可道,非恒道。道是可以说的,道不是永远不变的,道是不断变化的。

冷静下来的推心置腹,我明白的告诉他:我目前养育他的现状和种种不容易,不是每个妈妈都能这样为了孩子的教育全程陪伴,我们是最亲最亲的人,我们不仅要互相爱护还要彼此协助,你需要妈妈,妈妈也需要你等等。

谈话之后的第二天,他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wuna 外婆说:棕太怎么变了?勤快,礼貌,吩咐的事情会认真完成,抱怨也少了,遇到烦恼的事情很快就能觉察到自己错在哪里。或许是我讲的道理有效,或许是孩子的悟性高。

是啊,他从小到大没有吃过苦,妈妈既像朋友又像学伴一直陪着,他已经习惯了,他以为别的妈妈也是这样,如果幸福没有参照物,一个人又该如何感受幸福?

孩子,你的营养够吗?

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托邻居从城里给我和妹妹带了两斤肉,那两斤肉我们吃了很久,每次只割一点点。那两斤肉也成为童年记忆里最幸福的往事之一。

我对儿子的有求必应,或许在满足小时候的自己吧!

一直以为给予孩子物质的营养和心灵的营养是足够的。某一天偶然听到了宋代名医许叔微和范仲淹的故事,听着听着眼泪顺着衣服往下流,似乎也同理到了生命中某种同质的东西,童年的苦涩。

徐叔微12岁时父母在100天内相继患病离世,一个孤儿连吃饭都成问题,却还想读书,自学中医。他的成名之路上没有拜过名师,也没钱拜大师,自学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当时很多人都在学这本书,为什么只有他学成了 ,他与张仲景在书中相遇,彼此相似的人生遭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理解了张仲景,他们在不同的时空里成为了知音。他的苦难经历让他有了一个大的愿望:免费给老百姓治病。

范仲淹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从小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在一个庙里学习,生活很艰苦,为了省钱,把稀饭划分成四块分三顿吃。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最后官至副宰相。

许叔微,范仲淹成为历史上耀眼的大成就者,他们对底层的老百姓都有一颗父母心,他们吃过苦,懂得痛苦的滋味。仁者来自于丛林,最后复归于丛林,因为丛林有太多需要他们的众生。

如果要谈到营养,今天的孩子吃的不知道比他们丰富多少倍。他们的少年时代能吃顿饱饭都是奢侈,正是长身体的年龄,换做今天的父母操心给孩子买各种补品,做花样的营养餐。

或许是我们对营养的理解不够全面,除了吃好的,还有一种营养叫“吃苦”,吃苦就是吃补。

酸甜苦辣咸,唯有“苦”字,作为父母的我们最舍不得让孩子吃。

古往今来能成大器者都从苦中来,即便将来没有那样的造化,一个身体力行吃过苦的孩子会更有同理心!

孩子,你的营养够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