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坚冰》里的九种严寒让你读懂人间沧桑

2022-09-01  本文已影响0人  霖梦悦书
“我看到了许多个转瞬即逝的冰灯
没看到那个人在我的星球上
点燃万物之源的火种
可能,它早被埋在了史前巨冰中
藏进了地表以下”

这是青年作家杨知寒在小说集《一团坚冰》里贯穿的心殇。她用九篇东北故事,收藏了许许多多在人世严寒里行走的人。也许,文字可以给灵魂一个落脚点吧。

尤其是第1篇《连环收缴》:迟敏开枪终结了妹夫的性命,终结不了两家人数10年的恩怨。这一篇着墨最多,作者把每一个人都用文字解剖得看得细致入微,看得人脊背发凉,它的疼痛堪比孙频的《疼》。

每个人身上“妖魔鬼怪”被杨知寒看得清清楚楚,每个动作里的“至情至性”亦被她描得真真切切,哪怕是语言里的美缝剂,也被她用冰渣滓填得认认真真。

读她的文字,我们需要强大的内心。读到花落知多少处,你要学着转换视觉。读到人间不值得处,你要学会跳脱出来。读到黑漆漆的冰灯里,你要学会在从外面去偷火种……

这个1994年出生的女作者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通过《一团坚冰》又似乎能猜着一些什么。她用冷静的笔触剖析每个人物,看似“冷冰冰”,其实内心有强烈的爱。这些冒着冷气的爱,适宜在夏天解读。

《大寺终年无雪》讲的是一个少女,逃学隐身于公交站点旁的佛寺之中,她既在逃避,也在追求。这样的矛盾会在很多女性身上呈现,她们总想为自己的“情执”找一个家。不管是出世还是入世,身上的坚冰总是存在的。

李故说:这是寺,人人心里都该有拾捡垃圾的念头,必要时自己就是垃圾桶。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只要我们去用心阅读,总能有所领悟。优秀的作家似乎有读心术,普通人无法说明白的东西,他们似乎总能切中要害。

《瑞贝卡》里的女主人公连续更新8年的朋友圈后,突然中断,消失于网络后,抑郁自杀。这背后的冰城,非一日之寒。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害是一支箭,总是蓄势待发。还有社交系统里的一些障碍,以及爱情上背叛,让她终于崩溃。

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平安的长大?也有男孩问同样的问题。当我们内心的小孩能与自己和解时吗?那社会中还有豺狼虎豹该怎么办?那么多冰灯中没有火种又该怎么办?作者抛出来的一个个问题让人深思。

读小说,要把自己代入进去才能理解人情世故中的酸甜苦辣咸。往往,我们是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流到极寒的地方就变成了坚冰,流到有太阳的地方就慢慢蒸发了,那你到底是希望流到哪里?

笔者喜欢读疼痛小说,它总能让人在苦难中觉醒。杨知寒从来不拘泥于一个角度去写她的主人公,她在每个角色的视角中注入了“镇定剂”,又撒了一些迷幻剂,让人在这两种交错的感觉中跟着她走,越走越冷,越走越痛。

作者在《一团坚冰》树立了细节权威,我们只要用心去阅读,便可以发觉她在细节上花了很多心思,有冷冷的东北味,但不乏沧桑,大气还有幽默。比如这一句:都是脑瓜顶上绿油油,不整点绿瓶子配套喝一顿,又何以解忧。

小说就是生活的大熔炉,但是它无法熔去《一团坚冰》里的冰。那,看小说的人,就请自己动手吧,先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冰霜除一除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