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关系
文/臻知夏
图/网络(侵删)
![](https://img.haomeiwen.com/i8958267/d9afbdf39d531a26.jpg)
两性间从恋爱到步入婚姻,期间他们的关系随着与之不同成员的加入或减少有了变化,这些在一定条件下将引发或促进其婚姻或家庭关系向好或坏的两端发展。
有了人的参与,会带动其间其他人的互动,是否会发生想要的结果,有些时候并不尽然。
我们发现,夫妻之间在有了孩子之后,家庭内部的关注点会发生转移。妻子会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年幼的孩子。
人的精力有限,在某一方面占去了大部分的心神,在另一方面或许又无瑕顾及,在这种情况下,如若较长时间都处于这样的状态,另一方会萌生失落,甚而抱怨的情绪。
反之,丈夫早出晚归地忙于工作,与妻子沟通较少。妻子从丈夫那里感受不到关爱。长此以往,这种不满于现状的生活,会将一方推向其他可替代的事物,包括:爱好;萌生从优势里提升的念头,并为之行动;徘徊在不同于婚姻内让己得以满足的感情。
如前所述,婚姻关系会因第三者的加入而变得不那么牢靠,同样的,婚姻关系亦会因第三者的加入,而使不稳定的夫妻关系变得相对稳定。
一对夫妻在婚后几年未生能生育,他们奔波于各大医院、尝试了各种偏方,中医、西医看了很多,结果还是不尽如意。
夫妻在求子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也许是多年未果的负性情绪,也许有对别人眼光的解读,他们在想要孩子而要不得的失望里,而选择其他途径消解情绪。包括将工作、爱好作为替代缓解的方式,也有选择与三五好友大肆玩乐的释放。当然这当中亦有一方在婚内出轨或其他偏忠诚原则的相关行为。
我们可将婚姻中夫妻二人与其亲密关系的第三者称为三角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会洐生出几种不同的结果。
婚姻关系会因第三者的加入而动摇,这里所言的“第三者”泛指与除夫妻以外的家庭成员,如孩子、双方的父母、兄弟姐妹,或亲密交往的第三者。
稳定的婚姻关系在有了孩子后,家亦充满着热闹,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虽有辛苦但亦少不了欢笑。这也就是婚姻关系因有了第三者的加入而变得稳定。
孩子渐渐长大了后,会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会有进入儿童阶段“反抗”和青春期的自主意念。
这些都属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待考入大学,离开家后,父母又将面临孩子暂时的离开。从原有的热闹家庭氛围到现今回到家里的冷清。
如若是独生子女家庭或是夫妻一方本是工作狂的状态,对方在此情境下或有深深的失落感。
有的夫妻感情基础薄弱,或是抱着为了孩子选择将就而过的想法。随着孩子的离开,会让这段关系陷入不稳定的状态。现实中,亦有很多孩子考上大学后,家长即办理离婚的现象,这在一个侧面也显示着在婚姻关系中,支架一旦在三角关系中没有,这段本就有瑕疵的关系亦会受其影响。
婚姻关系中,适度做好各自的角色,让本就属于婚姻关系中的二人关系保持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第三者的影响或加入,不论是语言还是行动的盲目参与,不稳定的二人关系也将变得稳定。
当今社会,离婚率相比早期逐年上升,有些人因自身原因,寻求外在刺激,而忘了婚姻最基本的原则。在价值观导向的趋使,将家庭置之脑后,将责任感抛之却之。
他们或在某个阶段,在出现某种切之要害的事件中,离开了交往密切的第三者,回归家庭。
当然,这里或许是出轨第三者的强烈反应致其原本还想保持这段不公开关系的他或她,断然作了决定。也或者是离婚的成本高于这段关系,且风险过大。
不论为何,婚姻关系因去除了第三者,不稳定的二人关系或变得稳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方有出轨行为,往往对另一方有很深的心灵创伤,这段感情要修复到初始,是相对困难的。
有人说,心与行可分,在遇之利益关系时,尤甚。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间上的事,亦不是用是、非、对与错的分界来划分,成年人的世界,如若都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或许可说是相对感性的认知,那亦是不成熟的成人。
马克思说过: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的认识上质的飞跃。
人们以为所谓的婚姻仅指两人关系,其实一段好的婚姻关系,除了处理好彼此双方的情绪、情感,还要学会倾听和觉察自身的不足。
认识到与其婚姻关系相近的其他第三者关系,他们的加入或去除,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应的作用。但是大前提之下,一段相对稳定的婚姻关系,以一定的感情基础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