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

2023-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佛聊互联网金融

   最近两周,我们一共谈了4只标债资管,但都不太理想。

   其中有两只是固收类的,连备案都没下来,但市场上依然有人在打,因为市场上几乎极少有已经备案下来且业绩报酬还能超过7%的标债资管产品。即使偶尔能冒出来一只,也会打很快。

   另外两只刚备案下来的,都是混合类的标债资管品。

   所谓混合类的,如果只按合同约定办的话,产品一般会把资金一半拿去买债券,另一半拿去买股票、大宗商品等权益类资产。

   综合权衡后,我们暂时还是给他凉在那里。

   而且卖方太强势了,管理人和操盘方明确说了不会补齐,最近聊的4只,操盘的人和管理人也是明确说了,达不到业绩报酬的不会补齐。

   备案成混合类的产品,起投门槛是最低40万起。

   上周时我们也跟管理人开过一次面对面的腾讯视频会议。

   他们口头上强调的是城投债券估计最高能配到75%到80%比例。但需要去配10%到20%的ETF套利,大宗商品套利等权益类资产。

   合同里面写的是固收类配置比例不能超80%;权益类的配置比例也不能超80%。

   因为现在固收类的很难备案,混合类的要好备案一些。

   可以把产品理解成混合类的债基,主要拿去买城投债,但还不得不去搭配点ETF基金之类套利的。

   我们认为:ETF基金的所谓套利,主要就是指赚场内和场外基金的价格差。

   如果股市行情平稳,估计能比较稳定的套利个五六个点年化。

   如果股市行情不好,套利的股票指数下跌的话,搞不好勉强能保个本,甚至连本金都不一定能保住。

   当然,如果股市行情好,这部分会有额外的超额收益。

   但个人对国内的股市明显是信心不足的,所以这一块有犹豫。

   至于大宗商品套利,那一块一般主要有期货和现货套利,跨市场套利,跨不同期限的套利,甚至跨品种套利,这类套利,期货公司去做,优势会大点。但这块的风险,个人认为还是偏高的。

   大宗商品的库存成本是很高的,表现在合约上,就是每次跨期转合约时,会有一个比较高额的交易手续费。像当年的中行的原油宝,合约切换期限时,高到一次要收两三个点的手续费。这个手续费,老百姓可以简单理解成保管那些大宗商品的库存成本。

   这部分就不指望有多高收益。

   如果是按口头上约定的办:即按城投债券的固收打底为主,权益类、衍生品做增强策略的话,最终下来,估计能到6%左右。

   但它的波动率估计会比之前的大得多。简单的说20%的拿去买股票,一年涨跌20%以内都正常。考虑到产品求稳为主,更多会配置风险低点的指数,一年控制在涨跌15%以内的概率比较大,这样的话,产品的净值波动率估计会3%以内,最终的业绩可能会落在3~9%之间。

   当然业绩报酬写的是7.5%。

   管理人每个季度也会公开披露季报,披露底层资产的至少前四大持仓,甚至可以披露的更详细。

   这类可以作为备选类。

   如果一直没有太好的标债资管产品,后面我们也可以考虑走私募基金的通道去买标债。

   因为9月1号以后,私募基金管理条例就正式实施,条例正式实施后,未来的私募基金可以算是准金融机构,而且未来它的门槛也会比之前的高很多,也更严格得多。这一块我们也关注了两年多了,一直在等时机成熟后再下手。

   走私募基金的通道去买指定城投债券的可选范围就很广了,即可以找一些比较熟的,之前做过资管的老牌的私募基金做的,也可以找一些我们比较熟的以前做定融的那帮人做的私募基金去买。

   走这两块各有优势,找以前做过标债资管的老牌的私募基金去做的,他们的经验和可供挑选的产品会更多。

   走比较熟悉的定融的那帮人做的私募,这帮人的历史更干净,这帮人以前就玩定融,是赚到钱了的,也没去参与过历史上的“结构化”发债之类的。产生道德风险的几率也是比较低的。

   标债这一块主要就是看管理人,看操盘人,券源是哪里来的,是谁推荐的。

   固收类的,没备案的,还是要慎重。

   私募基金这一块,早点备案下来的,还可以买单券,后面备案下来的,还是要遵循双10%的规定,买组合债券,降低风险。

   私募这一块,除了管理人,另外一个就是看产品投向,看底层资产到底买的是什么券,这一块的信披,很有可能会比资管产品披露的更详细。

   标债资管备案比较难的主要原因,估计还是跟某Y的Y雷有关,去年那家规模做的太大了,后来监管进入,又涉及到历史上的一些问题,然后就。。。。。。

   所以今年标债资管的备案一直都超级难做。

   私募玩法的风险主要在两点。

   一个是去收前置费用,个人或者商务咨询类的公司不能去收,因为这些都没有承销资质。必须要找一家持销售牌照的金融机构去收前置费用。

   私募基金公司本身只能收管理费,不能收承销费、顾问费等。

   另一个风险点就是底层资产的风险,只要是拿去买自己看好的城投债券的,未来至少一两年内,估计还是很难出大的风险的。

   当然如果底层资产出了风险后,那种就只能管理人、投资人、托管人、甚至承销商大家都跟着一起倒霉。亏钱的亏钱,亏声誉的亏声誉。

   所以无论是走非标通道、还是走标债资管通道、或者走私募通道,底层资产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就一直围绕城投债的底层资产转下去。

   玩非标城投就走定融的通道;

   玩资管产品就只走标债的通道;

   玩私募就更只能认有把握区域的标准化的城投债券,只不过这一块的起投门槛更高。

   个人也还在凑钱中,资金到位了,后面就准备上。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