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障碍
K建立了牛逼群,大家本来很欢乐,以为她也一样。她今天做了一个分享,但是反馈没有那么及时。所以她比较受伤,认为付出没有得到认可,在这种公益的群里,大家似乎认为理所应当了;所以她觉得没有受到尊重,反而受到了伤害。
她的分享《生命的礼物》,我认真的听了,是说如何突破内在障碍,内在障碍在哪里,如何才能打开。分享之后她就提出了上诉的困惑,然后我开始说不被看见的合理性,而乐却看到了她的情绪的需求。
K咨询易仁永澄老师的时候,永澄老师说,一点点打开。她觉得这是什么答案?不想理他。我觉得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因为永澄老师说段位很高,一般人巴不得赶紧接下去。可是有时候大咖的话里隐藏着的深意还真不是一下子可以明白的,但是当去实践之后,发现果然是箴言——大道至简,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悟。就如武志红老师说的如何认识内在的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做自己。
可是做自己太难了,我想起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用的微信头像是一个背影,当时就有朋友说背影其实给人距离感,这个头像我的简书还在用,因为我在简书就是在保持这种距离感。
但是我的内在障碍,比如一个方面,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我按照“女子无用”的规则约束自己,去适应那环境;不强求,那珍贵的鸡蛋我就压根看不上,后来造成的身体反应就是只要一碰鸡蛋我就会吐。所以我就一直保持着这种习惯。
可是这种情况,在学校的表现又不一样。我小时候在学校里不是成绩最好的,但是周边最好的,所以被叫做“先生”,尤其是男孩子中间。有一次被惹了,我追着别人,让其在外面呆了一晚上不敢回家;一个伙伴很混,与我关系其实不错,却犯了很大的错误,我就直接去告诉家长,她被抽了很多鞭子。97年香港回顾,文艺汇演,老师让我不要参加,说个子太矮了;结果我偏偏要留下,她也没办法,因为平时我很听话,倔的时候她又不忍心了。
所以我的故事里,都是自己,弱得缩在一角的自己,强得敢于反抗的自己——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即便是普通的有时候看起来脾气很好的人,但是在某些点上却固执得几头牛都拉不回来。
我一直觉得反馈是很重要;尤其是在我认可的社群,但有时候没反馈,不代表被漠视,因为线上的局限性在于时空的隔离感和不对称性,就像我你发现一个信息的时候,可能过去都已经是很久之后了。而且同一个话题,因为有的人很细致,从中受到启发,大呼过瘾;但是换一个人或许还在懵逼。
领导前几天强调:“我们有些同志呀,如何如何。。。” 他认为,大家会对号入座。我想很多人或许也有这样的经验,领导有很多时候不点名批评的时候,就是暗示,让很多人都觉得在说自己。但是第三遍以后,同事T才反应过来“**,你是在说我吗?”领导说:“我上次在车上就说的是你,你怎么总是反应不过来”。同事T说,他就没觉得领导说他,然后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反射弧或者说察言观色的意会能力。
当我说完自己的故事之后,薛帅说她特别能理解我的那种,其实是没有被爱(或者说明显感受到的,当然我知道我的父母非常爱我),所以不懂得爱人。
而我的方式,只会是在相处中照顾周到,对于其他的人或者事就没有耐心,或者说很疏离,有时候难免让人觉得冷漠,因为沟通中不会那么温柔。之前很多人认为,我在旅途中也是如在生活中,是照顾别人的一类;但是其实,我和朋友C去徒步就知道,我成了被照顾的一方,因为她的能量太充足了。
所以内在障碍的这个问题,比如对鸡蛋,或者说某一类做法的鸡蛋厌恶,我就只是逃避,避而远之会让自己舒服。但是乐说,鸡蛋很美味,所以应该要打破这种隔离。
但好几个人都说了自己的故事之后,雪觉得很多人都存在内在障碍,如果突破不了,就会成为限制。有没有人,完全没有障碍,其实应该是有的。当然我们不一定明白自己的心意,有的说自己目前毫无障碍的一种可能是确实很健康,或者早已跨越;有的或许是伪装的隔离。就如我觉得鸡蛋与我毫无关系,其实是在回避鸡蛋让我难受的事实。
所以那句经典名言,总是不过时:人,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