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记者:(2)翻越秦岭去锦城
第二天,从华阴到成都,坐车时间较长,六点左右到成都。
上午11点,同学发消息说,翻越秦岭。
秦岭处于中国板块的正中央,它北面是黄土高原,南面是四川盆地,它是南北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界线,是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也是不结冰和结冰的分界线。
秦岭在秦始皇统一之前是被称作昆仑,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秦岭,天下第一大阻”,这是最早的文字记载。
秦岭是狭长的,长500公里,宽150公里,它就是一个天然的屏障,如果南北方要统一,必须跨越这个屏障。所以,秦岭一带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屏障,战争故事特别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都是发生在在秦岭一带的战争故事。
秦岭巍峨,既是南北争雄的必争之地,又是军队修养游击的潜伏之地,见证着历代的杀伐往复。
西岳华山是秦岭山的一部分,中华华夏就是来自于华山。
道教文化的范例之一,终南山也是秦岭的一部分,钟南山开通隧道之后,节省了30公里的路途。
秦岭的主峰太白山高3771.2米,这个高度正好挡住北方的寒流,因此造就了富庶的“天府之国”。如果山峰低于三千米,就挡不住寒流。所以是正合适的高度。
秦岭的紫柏山,传说是张良隐居的地方。
同学发过来的照片,有“赵家岭隧道”,“核桃坝隧道”,视频里,汽车从一个隧道出来,接着又钻入另一个隧道,与其说是翻越秦岭,某种情况下应该理解为“穿越秦岭”。
学初中地理时,秦岭经常和淮河在一起
一起,在秦岭的东部就是淮河。这里有“江淮河汉”有长江、淮河、黄河、汉江。
同学七点多到成都,打卡武侯祠和锦里。
我对成都的印象,是杜甫的住处“成都草堂”,他的《大灯为秋风所破歌》至今能够背诵,还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锦城,就是成都。
看锦里,都是两层楼建筑,虽然五一黄金假期已过,但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锦里,感觉就是一个里弄,具体来说就是弄堂,四川特色的变脸小人玩具比比皆是,色彩浓烈,极具特色,一看就知道是四川。
武侯祠是纪念诸葛亮的祠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每每想到诸葛亮,他的神机妙算,他的殚精竭虑,他的忠心耿耿,他的一生,令所有后人扼腕叹息,也顶礼膜拜。
唐代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诫子书》里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直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
他写的《出师表》,常年是必背诵的篇目。
成都的景点还有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说起来和北京的胡同有类似之处,属于清代建筑,四合院的形式,有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青黛砖瓦,显得古朴而厚重。
游走于这样的市井胡同里,满满的烟火气。北京的南锣鼓巷跟这也类似,吹糖人的,捏面人的,有古老的手工艺品,也有各地小吃,比较适合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美食。
同学她们几乎坐了一个白天的车,傍晚应该好好玩一玩。旅游就是这样,没到主景区前,一直是在路上边走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