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熟悉却可能最陌生的酒  二十 三(作者:三圣小庙)事

2019-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都的爷
你最熟悉却可能最陌生的酒  二十 三(作者:三圣小庙)事先声明,以下内容为转载,(一篇篇的来,大家觉得好的话我继续贴,献爱酒之人) 你最熟悉却可能最陌生的酒  二十 三(作者:三圣小庙)事先声明,以下内容为转载,(一篇篇的来,大家觉得好的话我继续贴,献爱酒之人) 你最熟悉却可能最陌生的酒  二十 三(作者:三圣小庙)事先声明,以下内容为转载,(一篇篇的来,大家觉得好的话我继续贴,献爱酒之人)

    金庸的小说人物里,我喜欢黄药师这个人。学得文武艺,不予帝王家,我行我素。当黄药师被误会是坏人时,他不像令狐冲或杨过那样感到多委屈,想尽办法证明自己是好人。柯镇恶误会他杀了五怪,黄药师的反应是,既然你认定我杀了人,那我就连你一块也杀了,快意恩仇啊,我觉得特别的对脾气。当然万一黄药师真把柯镇恶也杀了,那么他也会是我辈唾弃的对象。正因为黄药师是有正的立场的,所以他杀不掉柯镇恶,他心有一念,不是为非作歹。

黄药师从不为自己辩解的性格,让我一想起来就不禁啧啧称叹。我活一辈子不是为别人活的,无论你对我评价好坏与否,其实与我无关,你夸我一句我也不会沐猴而冠沾沾自喜,你在恨我恨得咬牙切齿,我也一点不担惊受怕。我不能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为了一些虚名而牺牲自己成全你的愉悦。

  黄药师的性格勾画,个人以为是脱胎于孙悟空。西游记很有趣,假如你不是只关心妖魔鬼怪,而是把它当成寓言故事来看,则妙趣横生。我总以为,这师徒五人,其实是解构了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唐僧是灵,代表了理想;猪八戒是欲;沙僧是意;白龙马是命;而孙悟空是心。师徒五人每一次的与妖魔鬼怪的缠斗,其实都是人内在的自我较量。孙悟空和黄药师都是在勾勒同一种生活态度。心是广博无垠的天高地广,哪怕你消灭了我的肉体,却不能摧毁我自由的内心。由此我对质疑常相遇是在谋利还是在实现理想时,我的标准回答是:你说是,那就是吧,又能怎样?!

  谈了这么多是非,很无趣。按照以往的习惯,得写点有意思的东西来缓和一下心情。这个帖子就不应该是在下一个人的独角戏,应该是大家共同的舞台,希望酒友们在此多多跟帖,也都谈谈自己与酒的故事。不同的人生经历,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将近二十年前,那时候二十郎当岁,冬天,和三个发小喝酒,四个人两斤老酒,喝的醉醺醺,然后去澡堂子洗澡。那个时代没什么娱乐,饭后就是洗澡打牌什么的。

  老式的大澡堂子有两间屋子,一间摆满小床,客人来了找个位置把衣服朝床上一脱,就奔另一间洗澡去了。洗澡的房间都有一大一小两个池子,大池子的是温水,小池子是热水,一般都是先下大池子泡一泡。可巧那天这个澡堂子有点问题,只有小池子能用,大池子里是凉水。

  大家知道年轻人洗澡,爱出风头,站在池子沿上,然后纵身一跃,投奔怒海似的一派豪迈。

  脱完衣裳,前后脚都去池子了。先去的哥们“咚”的一声跳了下去,那个冷是可想而知,但人家愣是没说话,连抬抬身子都没有,就等着第二个人来。

  第二个哥们下去后正要开骂,被第一个拉住了,示意还有俩呢。

  第三个哥们很老成,他来到池子跟前先用手摸了一下,立即明白了这中间的曲折。这哥们确实老成,居然没说话,很从容的转身朝外走,对迎面而来的我说:我先去小个便,小庙,你先洗。

  时隔半年,夏天,我报了这一箭之仇。

  那天在第三个哥们家喝酒,喝到深夜都醉了就睡在他的小屋里。我强忍着酒意唤醒了那俩哥们,给这第三个脸上用毛笔画了一些小画,眼镜框八字胡等等。

  第二天一早,拉着他去吃包子。为什么吃包子呢?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早餐品种虽然多,可只有卖包子的人集中。因为两笼包子之间有时间,需要等,卖包子的也顾虑包子凉了不好卖,所以就耗着等买包子的人凑的差不多够买完一笼时,才去开蒸笼。所以卖包子的地方总有一堆人在等。

  到了那里,围观的都笑,但都不说话。四个小伙子大清早的化成这样,谁会不知深浅的动问呢。但这哥们机灵,很快明白过来我们给他做了手脚。人家有办法,不是急于遮丑,而是想了想,很平静的给围观的群众做了一番自我介绍:我叫小庙,家住三圣庙。

  到了如今快四十岁,我仍然佩服这哥们的沉稳机智。

    有一哥们姓李,人送雅号“李砰”,这个“砰”字描述的是啤酒开瓶的那一声,意思是有他在场,你会不停听到啤酒在一瓶接一瓶的打开。

  这位李先生爱请客,经常呼朋唤友,聚会饮宴。但凡他做东,白酒先上来管够,这期间李先生笑而不语,不主动,尽着大家随意喝,很是文明。到客人感觉差不多了,要停杯,他就很热切的提议,喝点啤酒吧。初次见面的,一般以为上几瓶啤酒就是尾声了,这场酒宴即将结束。而老朋友们却都知道,只有李先生说出这一句,酒宴才算开始。

  李先生不管大家接受不接受这个提议,这边刚把话说出去,接下来便已经离了席,帮服务生把早已准备好的啤酒统统拖到桌子旁边。然后一瓶一瓶的把啤酒摆在桌子上,打开了,每人面前放上一瓶。

  李先生前面半场是那种低调的随和,就是笑容可掬,不主动攀谈。到了啤酒上了桌,他就明显的有点兴奋,谈话就主动了,而且妙语连珠,把气氛提高不少。不仅指挥着别人喝,自己也是将进酒杯莫停。喝个几圈以后,有人请辞,李先生是决不答应的,不管怎样都得纠缠着你继续喝,而且人家不是只让客人喝,端起杯来敬你酒,你还没找着他的话缝呢,人家已经哗哗的喝下去了。

  直到有人恼了,或者也真的喝不下去了,李先生会很失望的宣布,酒不喝了。然后让服务生上主食,殷勤的给大家添饭添汤,着实让人感动。客人此时未免要寒暄几句,可你这刚刚搭上话,李先生立即提议和你单独再喝一瓶。

  慢慢都知道他这脾气,吃饭时候不理他。而就在你低头喝点粥,或消遣吃块水果时,只听“砰砰”几声,李先生的啤酒又打开了。

  都说他跟啤酒有血海深仇似得。

  我第一次到他办公室闲聊,看见他笔筒里的笔没有一个有笔帽的,他的水杯也是敞着口的,他的抽屉也是开着的。我就问他,你小时候是不是特爱翻箱倒柜呀。李先生说,别说在自己家里,哪怕是去别人家,看见人家有抽屉就情不自禁的想打开,倒不是稀罕人家什么好东西,就是看见有东西被关着,自己就觉得闷,喘不过气似得。

  由此我们聊到了他雅号中的这个“砰”字,共识是他不是与酒有仇,爱喝啤酒只是起因,而喝起来不停,其实是他见不得有盖着盖的东西。所以只要有啤酒在,哪怕喝不完也得全打开,用他的话说,回到家想起有一瓶啤酒没启开,还捂着呢,这一晚气就不顺,把窗户都打开也仍然觉得闷。

  由此而延伸,也解决了不少李先生身上的疑问。这位李先生一直是个没有秘密的人,不管是自己的秘密还是别人的秘密,他从不能隔夜,只要肚子里装点东西,就得见人就给倒出来,藏不住话。

  朋友圈里有个笑话是,如果你想把一件事告诉所有人,无需逐个通知,只要告诉李砰,然后嘱咐他一句“千万别给别人说”,那就齐活了,消息会传的比风都快。

  所以李先生轻易不敢做坏事,他是古训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极端代表。他在浑水面前内心很挣扎,他反复与自己做斗争:我可是嘴上不把风的人,我这事干了就得给别人说,别人咋看我?往往在他趟还是不趟的博弈中,就错过了成为一个有秘密的人的机会。

  我不是医生,但我觉得他这可能就是强迫症的一种。这是不是病我不知道,有多严重我也不关心。总之我与这位李先生从此相交莫逆,敬他心里没有盖着盖的东西。

  想来人的一生,能像李先生这样坦坦荡荡,该有多快乐。

以酒会友,静待高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