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让亲子沟通如此高效而简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12993979/4fe75d77761f61e6.jpg)
有人说,“中国的家庭=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先不讨论究竟有多少中国家庭是如此情况,但是“焦虑”一词,却不为过。焦虑的妈妈们,经常给我提各种各样的“难题”: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我家孩子总爱坐在厕所里看书,你说应该不应该?我家小孩是自我管理太差了,你叫他去做他就拖延,不愿意,到你发火了才哭着说自己错了,可是我也不想发火呀!姐姐常常会主动挑衅弟弟,两个孩子的相处让我有些苦恼,为什么姐姐总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对弟弟挑衅,而在爸爸妈妈面前常常又表现得很关爱弟弟呢?甚至,孩子太焦虑的妈妈们满满的问题,希望有答案。焦虑的妈妈们,也很容易责怪爸爸们的“缺失”......
......
还记得几年前刚刚接触到P.E.T.的时候,它对我的深深震撼。许多困惑,我突然有了答案。于是我从一个普通的学员,走上了专业导师的路。公益讲座、读书会、沙龙、微课堂、工作坊……这些年来,我一直是P.E.T.的践行者,也是P.E.T.的传播者。我喜爱它,是因为它简单有效。就一幅地图,开始旅程的时候,我们许多人都会拿出来用。在错综复杂的人际沟通里,PET就是这样一个工具。
一条接纳线加一个长方形的行为窗,将问题所有权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界限不清是很通见的。当问题归属明了的时候,谁拥有问题,谁便拥有了解决问题的权利。所以,我们是采取积极倾听,还是自我表露、发送我一信息;是用第三法来解决冲突还是用尊重的态度来分享价值观,各种方法对应各种情况,落地而清晰明了。
P.E.T.不仅仅是一套方法,更是一套哲学。它关注在关系上,而非问题的解决上。托马斯·戈登博士在本书中说:“如果父母只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一件事情,我希望是:每当运用权威去逼迫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他们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为自我负责的机会。”
——摘自《P.E.T.父母效能训练》译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