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千年传承,一针一线绣出千年风雅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主要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
蜀绣又称川绣,早在汉代,蜀绣之名就已誉满天下,汉朝时期还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进行管理。到了宋代,蜀绣之名更是遍及神州,文献称蜀绣技法“穷工极巧,冠于天下”。
『特点』
蜀绣的特点是形象生动,色彩艳丽,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
『针法、工艺』
“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平齐光亮。”针法细腻精致,造就了千年的指尖传奇。蜀绣一共有132种针法,其中锦纹针是蜀绣独有的针法,乱针、丝毛针。比如说一个鱼眼睛,就有五种针法。一幅绣品里面最多会用到几十种针法。
蜀绣针法包括12大类,:常用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盖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
晕针
是一种有规律的长短针,分全三针是长短不等的三针;二二针是两长两短的;二三针是两长三短的针。蜀绣基本针法之一,二三针用处较广,凡正面或稍倾斜的绣面都适用此种针法。
掺针
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针脚,针与针紧密靠着,另一层接在头一层的针脚上,运针时是从内向外,如绣花瓣能够浸色多。
柘木针/E针
是有规律的长短针,每层的色不一样,而是缝插针,头一层是长短的密针,长的柘木在短针内,第二层柘木在长的内,二层以下是稀针盖在第一层上,第三层的针脚需搭在第一层的线上,这种针法可以浸色,多用于绣花卉翎毛。
车凝针
是长短不齐的乱针脚,一针接一针先外绣,每针相接处不盖头,运针时由内向外或由两侧向中间掺拢,这种针法能够随事物的自然形态而体现生动活波。
贯针
是长短不齐的针脚,是在已经绣的绣面上表现其色彩的浓淡及其调和,一般是两针间贯一针,三针贯两针,如绣甲的尖端,碟翅的隐纹都适用与此种针法。
闩针
是一种短的针脚,一般用在绣好的绣面上是为了更能体现色彩调和,按绣物的具体需要用二二针或二三针闩,一般只用两色。深的闩浅色,浅色闩深色。此种针法适用于绣山水和孔雀羽毛等以体现其真实和色彩。
插针
类似晕针的乱针脚,在运针上是,头一道长短直针,二到长短针插到头一道的针脚内,针脚视绣物的面积大小而增减,一般用来绣雀鸟走兽的羽毛,或先插后载用于绣碟须和羽毛的中干。
撒针
是用于绣物上添色或调和色彩,运用一种稀疏不规则的针脚撒上去,隐约的显现一种色彩。适用于绣金鱼的尾尖、雀鸟尾子和脊椎花纹等。
滚针
是长短针,一针靠一针的滚,在滚得不露针脚的叶藏滚;滚的稀疏现针脚的叫亮滚。适用于蜀葵,芙蓉花的叶脉,以及树藤、松针、烟云,人物衣褶等。这种针法能够体现绣物的自然形态。
扣针
针脚整齐,针与针之间精密靠着,一层一个色,层与层间分界有一线,头一层须盖上次层的线,在头一层针脚上搭头,运针时是倒起运,由内到外,能显示出绣物的凸凹形状。
藏针
是长短直线针,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后一针须盖上一针脚,逐渐靠紧,针脚交错做到伏贴平整,适宜绣人物头面能体现肌肉纹理。
飞针
是长短不一的乱针脚。在运针上有的两针相逗,有的用柘木适用与浸色上的补充绣法,而掩藏原针层的埂子。
梭针
是长短不齐,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而上一行一行稀疏的虚针脚。如用于绣山水的石岩等。
虚针
是长短不齐,一上一下细密不均的直线针法。一般用纵横参差的短针,如绣山水,着墨处用密针,不着墨处用于虚针。
绩针
是一针靠一针的直线针脚。一般用于铺地,用长短的细针在绣面上绣花纹,如凤尾上的花纹等。
续针
蜀绣基本针法之一。是一种直线针脚。须一针按一针,下一针的针脚,必须接到上一针的针口,如锁蝶翅和风背的边缘等。蜀绣续针绣和广绣的续针类似。
拨针
蜀绣基本针法之一。绣制时一排一排的绣,第二排须接到头一排的针足盖头,由窄到宽,针脚可放长,由宽到窄针脚可以增减;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运针都可。每排可着两色,适宜绣雀腿和走兽。
『发展及现状』
如今成都已有10多家专门从事蜀绣的工作室和公司,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技巧上,蜀绣也已发展到双面、异形甚至异色。最高境界的双面异色异形绣,正反两面图案、颜色截然不同,正是蜀绣在薄如蝉翼的透明丝绢上制造出了此等神奇。现代题材、审美等元素,已融入蜀绣这门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