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宋填词189|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佳作引发争议
前言
观宋填词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进入了宋末元初时代。今天介绍的又是一个南宋遗民:黄公绍。
而且又是一个入元后,隐居不仕的前朝进士。
一、黄公绍其人
黄公绍,字直翁,宋度宗咸淳进士,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入元以后,黄公绍不仕,隐居于家乡邵武樵溪,长斋奉佛。
黄公绍隐居筑庐名在轩,其文集名为《在轩集》,文集中有《书在轩铭后》,说明了“在轩”的由来:
尝读胡文定公语,心要在腔子里,自觉有警。因作小轩名之曰在。……在义何居?曰:先儒有言,心要在腔子里,此吾所以志也。…。
据查,‘心要在腔子里’不是胡安国(文定公)的话,应该出自程颐的语录。
黄公绍在《樵川新驿记》一文,记录撰文时间为至元二十有三年((1286年))。这时距离临安陷落、宋恭帝赵显献城投降已经十年。文中自称为“民”,可知当时他没有出仕。
黄公绍的《在轩集》中,记录了不少关于佛家的文章,还有少量的诗词作品。不过其中最有名的一首《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没有被收录。
二、《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这首词一般被认为无名氏之作,明朝的《词林万选》、清朝的《历代诗余》认为是黄公绍词。
这首词有重韵的现象:上下阕各有一个“线”字,这个词牌正格是不重韵的。在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中也能见到重韵的用法: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说:“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
唐朝张籍《吴楚词》:“今朝社日停针线。”宋朝周邦彦《秋蕊香 》也写到:问知社日停针线
这首词不难理解,一个身在异乡的游子,在社日思念家乡,双燕衬托自己的孤单,春已半,表示光阴的流逝。漂泊在外,无人补衣,无人劝酒,无人相伴。
这首词的结尾三句,最受历朝赞赏。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
无名氏《青玉案》曰:“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真得词家三昧,非鄙俚朴陋者可冒。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评价说:
“落日”数句,更以景色烘染情事。三层递下,写足游子内心之苦闷。语极疏朗,情殊可悯。
三、《满江红 ·花朝雨作》
客子光阴,又还是、杏花阡陌。敧枕听、一窗夜雨,怎生禁得。银蜡痕消珠凤小,翠衾香冷文鸳拆。叹人生、时序百年心,萍踪迹。
声不断,楼头滴。行不住,街头屐。倩新来双燕,探晴消息。可煞东君多著意,柳丝染出西湖色。待牡丹、开处十分春,催寒食。
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黄公绍词《满江红》从陈与义这首诗中化出。
花朝,指百花盛开的春晓,雨作,下雨之意。这首词和上一首《青玉案》差不多,都写异乡游子的心情。
正是杏花开放时节,诗人漂泊在外,独守驿馆,思人怀乡,叹息光阴流转。昨天下了一夜的雨,到晓不停。街头可以听见有不断有行人经过,诗人借问燕子,这天什么时候可以晴呢?春雨中,柳色青青,牡丹花开烂漫,时近寒食。
寒食期间的雨,令人又想起杜牧的《江南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夜行船 木樨 》
雁带愁来寒事早。西风把、鬓华吹老。猛省中秋,都来几日,先自木樨开了。
淰淰轻阴天弄晓。平白地、被花相恼。一枕云闲,半窗秋晓,时有阵香吹到。
淰淰,niǎn niǎn,指散乱不定貌。《夜行船》是词牌,也叫做《明月棹孤舟》。木樨,指桂花,从词中可见,这咏秋天的桂花。
首句点名时令,雁带愁来寒事早。次句带入人物,同时叹息年华逝去:西风把、鬓华吹老。接着明确时间是中秋,然后带出所咏之物:木樨开了。
天色才晓,稍有散乱的秋云。不知道为什么,桂花的香气从窗外飘入时,诗人的情绪有些波动。是因为桂花的香味打扰了诗人的好梦吗?
从上下片的结构来看,时序上是倒装。清晨秋风吹过,香气袭来,诗人梦醒,听到雁鸣,醒悟到有一年秋天来了,桂花开了,自己又老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首词用了两个晓,虽然有一个不是韵脚,但是这种用法还是要尽量避免。
结束语
黄公绍入元隐居,专心做学问,历史上并没有记录他的生卒年月。
结束时,依照惯例填词一首为今天作业,《青玉案 》:
停杯欲问云边雁,碧空尽,行如线。客子光阴杨柳岸,绿波舟外,春风桥畔,吹老萍花转。
故乡一去音书远,旧恨新愁理还乱。芳草天涯山隔断。醒来不见,醉来不见,寂寞无人管。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88|王沂孙填词,被赞前比曹植杜甫,后比姜夔周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