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医学院健康&养生

浅谈如何振兴中医

2018-05-25  本文已影响81人  f6a98a2893ab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西医得到空前发展的今天,如何振兴中医值得深思。

现在,中医药事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医药被定位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习近平主席更指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6年奥运会上拔火罐的风靡也使中医一度成为国际热点,中医药的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但是阻碍中医发展的因素也不少。

就在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之前,虽然国家有“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但社会各界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并且日益西医化。

别提西方,就连少部分中国人也对中医药持疑,很多知识分子“反中医”,其中包括许多西医工作者。他们认为中医是“伪科学”,是“安慰剂”。

中西医本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很难用西医标准判定中医。何况科学在不断发展,从未走向巅峰,很多未知等待我们去发现,一味用现在的“科学标准”去给中医扣“伪科学”的帽子,否认其疗效甚至拒绝中医治疗才是真正的“愚昧”。

很多人对中医药和中医的学说理论一知半解,就用循证医学打压中医,其中漏洞很多。

第一,中医理论和疗法复杂,现在优秀的中医师很多都是家传师传,数量很少,用上过一点中医课程的“假中医”去证明中医实属可笑。

第二,中医复方药剂等十分复杂,提倡在不伤身的情况下治病,中药之间常互补,单用一种药企图证实疗效本就违背了中医理论,更别说拿来和一些西药进行“混搭”。

多年来中医地位的下降,使得学习中医的人更少,求医的人更少,陷入恶性循环。

中医承载着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同疾病斗争过程中的历史,它诞生于原始社会,成熟于春秋战国,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药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故也常称中医药。十八大以来指出发展中医药而不是只称中医,可见目标之明确,振兴中医药且着重于中药。

我认为原因可能是中药是目前发展中医最容易入手的一点。

其一,屠呦呦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作为中药的代表走向世界,让全世界了解到中药的神奇之处。

其二,中药的研究相对其他中医治疗手段及理论更易向西方世界阐明,研究方法也更明确。针灸、穴位、经络等虽然多年来一直有人试图以现代科技手段证实其科学之处,但结果令人不甚满意,更别提拿推拿、拔火罐、气功等中医疗法证明其科学性。中药研究相对来说有更明确的研究方向,分离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其作用机理。陈竺院士对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研究相信启发众多科研工作者。证明中医药的科学性是发展中医极其重要的一点,不顺着时代潮流向西方谈科学,又何谈让中医走向世界。

其三,中药是个巨大的宝库,一方面是中草药数量种类多,另一面是各种方剂配方多,若是有心挖掘定有收获,最容易出成绩。

其四,中药相比西药简便低廉,可谓我国目前基层卫生保健工作普及的福音。

中医药现在面临的问题,正是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

西方文化、现代科学不仅成为审判中医药的法庭,而且成为改造中医药的工具。中医药学是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非单纯的医学。

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不应再遵循西医科研路线 ,而是要在继承传统中医药基本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加以完善和发展,建立真正独立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科研体系。

保持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如果中医药丧失了特色, 就意味着丧失了中医药文化,也就失去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内涵。

中医药的发展在近百年来可谓断了层,我们至今仍在沿用古方,没有革新。虽然古法是个无尽的宝库, 但中医发展的停滞是可悲的,中医的“西化” 更是令人无奈。

我们应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发新中药,建立中药系列标准规范,使之逐步成为中药国际标准。 在此同时可以向大众普及中医知识,让大家逐渐接受中医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并推广中医疗法,使中医的疗效得到更多证实。

中医疗法比起西医治疗简便,中药比起西药成本更低廉,并且疗效历经数千年考验而十分可靠,在慢性病和预防保健方面甚至胜过西医。

对于我国、第三世界以及西方世界,中医药都将是人类健康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需要中医,世界人民也不能没有中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