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青春

北漂日记|如浮萍般漂泊的人,内心始终惴惴不安

2018-09-05  本文已影响30人  若爱明天

1

乘坐北京地铁四号线大兴线,就可以直接到达圆明园,而圆明园的前一站是北大,终点站是安河桥。

出地铁站左转,步行100米,就是圆明园的入口,入口很小,第一眼会让人怀疑,这并不是正门,即便旁边有一个售票处。

从正门进,应该是每一个游客的洁癖。

我又往前走了100米,除了看见一个出口,陆陆续续有许多人出来,并无所获,才又折返,回到原来的地方,买票进园。直到后来发现,圆明园有不止一个入口。而我走的,看起来像是最小的那一个。

出发的晚,到达圆明园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半左右。夕阳西斜,在树的背面对着园里的游客发呆。

清风吹动着杨树,飘落的树叶在湖面泛着涟漪,游客坐在湖边的木凳上,看着湖面静静的发呆,夕阳的倒影洒在湖面上泛着波光,风吹过,掀起层层的涟漪,没有人说话。

关注圆明园的微信公众号“圆明园遗址公园”,我打开了底部的“语音讲解功能”,戴上耳机,边走边看边听。

到北京之后,已经很久没有慢下来的感觉了,就是那种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听到心声的感觉。

可能是出行的次数多了,现在去一个地方,总是以玩的开心为主,不再把游遍景区的每一个角落,当做小目标,丢掉了贪婪,重新捡起初衷。

在来之前的地铁上,查询关于圆明园的历史时,看到这样一段话。

朕知道爱卿来了,朕的园子真名叫"圆眀园"。

2

这是一句戏谑的话,一定不是康熙所说,但圆明园的确是由康熙所命名。

"圆眀"也是雍正帝的佛教法号,"圆"是做事要以通为本,"眀"是巨细周知、表里洞彻。

去多了北京的历史景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北京叫文化之都。因为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颗古树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座边角亭,可能都有一个历史人物的身影。

在圆明园里游走,耳边总是有蝉鸣,湖边总是有蛙声,身边总是有清风。

听到路人说,北大就在旁边,于是就打开百度地图,看一看圆明园周围除了北大,还有没有别的名胜古迹。

不断的缩小放大地图,发现北大挨着清华,圆明园挨着颐和园。

在陌生的城市工作,在陌生的城市居住,在陌生的城市旅行。对于一个喜欢旅行的人来说,它的好处是,不用在旅行时脚步匆匆,追赶时间,不用在天色将晚时,追赶城市的末班车,不用担心在夜幕拉开后,无处落脚。

而一个人出行的另一个优点是,你可以自由选择离开的时间。

圆明园比我想象中的要大得多,我只游玩了大概三分之一。不过即将离开时,心里并没有觉得很懊悔,可能是因为知道自己暂时居住在这座城市,还有机会。

因为现在的我,基本上保持着每周一次出行的习惯。

3

每个周末,每一次于所在城市的出行,于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次短暂出行,也不能仅仅看做是对现实生活的逃离。因为它既是对努力工作的自己一次奖赏,也是给自己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夜幕拉开后,就近在圆明园东门出园,跟着地图上的导航,步行前往公共汽车站,道路很宽,郊区的车辆没有市区多,但来来旺旺的车辆速度很快,安全起见,等了很久才过马路到对面的公共汽车站。

看着左手边681路公车驶来的方向,担心错过公车。

看见夜幕拉开后,伫立在马路边的一排排路灯,灯火辉煌,思绪飘然。

熬过了初到北京时,四处找工作的漂泊期,回头看才明白,为什么第一次去七九八时,无心挂念四周的美景,连之前最喜欢的拍照,都变成了一件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因为如浮萍般漂泊的人,内心始终惴惴不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