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表情,后有文字
微信上,随便点开一个群聊对话框,眼睛所能看到的第一条和最后一条消息,必定是表情包,更有甚者满屏都是各式各样的表情包,或静或动,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不止微信,QQ等聊天软件,贴吧、论坛、微博、Facebook也是表情包的天下,甚至手机短信里表情包都占有一席之地。
表情包伴随着即时聊天软件而产生。我使用的第一个聊天软件是QQ,2005年申请的QQ号一直用到现在。那时候“呵呵”还是微笑的意思,伴随一个嘴角向上的微笑表情包,合情又合理。2012年开始使用微信,感觉和QQ差不多,只是身边的朋友都开始用微信联系,领导也开始用微信布置工作,很自然地,社交从QQ过度到微信了,不变是输入框旁边的表情栏。
表情包为什么一开始就被广泛使用,然后越演越火,如同烈火烹油,而这油似乎一直都烧不完。
达尔文认为,人类在发明语言之前就有了面部表情,因为它们对生存至关重要—— 人类最先是用面部表情来传达危险,厌恶甚至喜怒哀乐,然后才发明了语言文字来和它们匹配。
可以说表情包比语言更加精准,表情符号比文字更能达意。看到表情包,你都能身临其境地感觉到对方当时的动作,是翘着二郎腿,一脸坏笑,还是紧张得正襟危坐,手心流汗。当听到一件无奈又可笑的事情,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比任何文字都更加传神。
表情包方便省事还能缓解尴尬。聊天的时候,忙不过来,又怕冷场尬聊的时候,毫不费力,轻轻一点,一个个活色生香的表情包丢来丢去,气氛立马活络了,仿佛给大家搭好了台阶,自然而然就下来了。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和朋友可以靠纯表情聊一个上午。
制作表情包也是一项创新创作。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图片被大神发掘出来,完美地诠释心情。比如流行了很久的黑人脸问号,现在我家男女老少都离不开它了。

为了制作出与众不同的表情包,我已经强迫着手开始学习ps软件了。过年的时候我用儿子的大头照制作的拜年表情包,在亲戚群中收获了一大票压岁钱红包。
随着表情包的广泛传播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
语言匮乏是我频繁使用表情包的后遗症,能用表情解决的事,都不再手动打字,好多名词在脑子里闪过,就是想不起来,说不出来。感觉长此以往,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开始退化了。
不分场合,不分对象,随便发送表情包会比较尴尬。工作群里,领导正在严肃地布置任务,突然一个搞笑动态表情从天而降,瞬间破坏了氛围,尴尬的是,大家都只能绷着不敢笑出声。两个没有那么熟的人正在尬聊,突然其中一个为了缓解气氛,丢出一个表情包,如果对方接了,那皆大欢喜,从此搞笑无下限,如果对方沉默了,那就友尽了。
此外,也有不少人反应,微信聊天上表情包飞来飞去,网速都给拖慢了,点开一个满屏表情包的聊天框,可能就卡那里了再也出不来了,只能重启手机了。
按达尔文的说法,先有表情,后有文字,那么其实表情并不是新生的符号语言,而是最古老的语言,只是我们也要考虑下该怎样合理的运用这门古老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