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周
见
人与人,人与环境,真是互为镜子。不同的相遇,就是不同的镜子,会照出不同的自己。而与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时,才会看到不可思议的自己。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本周GET:
[自我效能感]:一个人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是“我能行”。
成人锤炼自我效能感的办法至少有两个:一个是试着先去做好一些挑战小的事,然后不断升级事情的难度,先在头脑上知道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只要不断累积投入,你的经验和能力都会增长,事情实现的概率就会增加。另一个办法首先在头脑上告诉自己有时间这回事,只要我不断坚持下去,胜利就可能到来,并且寻求大家的支持、鼓励和认可,将死本能转换成生本能。
感
这一讲里面讲的是成长,最喜欢的就是在读书会听大家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然后孟老师还会时不时来一小段点评,每次回想起来心里都是暖暖的。距上次读书会应该有两年了,讲故事的人都长成了什么样呢?
思
在奇葩说上,罗胖说成长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一道沟,掉进去了就是挫折,爬上来了就是成长。成长的本质无关变好,是变复杂。成长是自身不断破碎,不断重建。武志红老师说成长是一个舒适区不断扩大的过程,是一个破自恋的过程,最初的胎儿时期舒服区是妈妈的子宫,婴儿时是妈妈的怀抱,幼儿时是家,再到后来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随着舒适区的扩大,我们也由最初自己以为自己是神这种自恋,进化到我是强大无比人,是一个普通人,或者什么都不是。
学习了两位老师对成长的定义,对于我来说,成长可能只是迈出的第一步,比如做出一道题,比如学会一项新技能,比如做一顿可口的饭。然后发现了吗?在考试时如果多做出一道题,可能去的学校就会不同,在大学如果多学了一项技能,也行毕业之后也就不会那么迷茫,如果工作时学会了做饭,也许自己就不会因为饮食不规律而引起各种胃病。当然现实也不会这样刚刚好的,只是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看似平淡,可万一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呢?
应该好多人都希望像罗胖说的那样,在掉入沟时,能爬上来,在一次次破碎之后一次次的重建起来,只有这样看起来才像个正常人了吧。可实际是随着舒服区的扩大,我们活得并不想一个“正常人”。当遇到实际难题,还是会选择逃避,甚至这种逃避是自己无意识的那种,完了之后还会来一句,你看,我也是经历过成长的人了。好讽刺。
这几天看了一部电影《胡桃夹子与四个王国》,里面女主的妈妈是四个王国的创造者,死后留给女主一个“礼物”,女主是个喜欢机器修理的clever girl,对各种机器的钥匙都很熟悉,而这个礼物就需要一把特殊的钥匙开启,于是开启了一段奇妙之旅。里面有个情节触动了我,女主妈妈说这个礼物里面有女主需要的一切,但当找到钥匙打开“礼物”之后,发现这个礼物仅仅是一个音乐盒。于是心灰意冷,再次打开了音乐盒,背面是一面镜子,刚好里面反映出女主狼狈的样子。所以她需要的一切是什么呢?仅仅是她自己。一个迷茫的人很容易迷失自己,一旦找到了打开迷茫的钥匙才会充满力量,开启全新的成长。
Its me迪士尼拍的电影通常都是一个弱小的女孩儿遇到困难,然后逐渐变得强大,强大到解决了这个困难,这个当然也没有例外。逐渐的离开自己的舒适区,逐渐的变得更加平凡。
这两年我们大家都成长了多少呢?希望能在分享给我的同时自己也细细回顾一下,然后去拥抱更糟糕的境遇以及随后遇到不可思议的自己。
行
先开始找“跳一跳能够到的桃子”,完成一个完整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