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

2019版《小妇人》—— 这碗冷饭真香

2019-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郭舒简

为了看电影特意先把原著和94年的电影版过了一遍,个人觉得这部翻拍是非常成功的!在今天这么多炒冷饭的时代能有这样一部温馨又不失新意的翻拍真是很不容易。先不说演员阵容已经是神仙打架,导演的叙事功力已经给这部圣诞片加了不少分。

图源:https://www.filmmusicsite.com/en/soundtracks.cgi?id=78663

两条时间线,回忆和现在

原著和老版的电影都是线性叙事,从Meg17岁的圣诞节开始。我本来以为这部电影也是如此,看到Jo去出版社投稿的时候还颇为惊讶。不过很快就理清了头绪。书分上下两部分,第二部分以三年后Jo结婚开头。电影以从Jo去纽约为节点切成了两部分,两条线平行叙述,以冷暖色调区分,直到汇聚到一起。

时间上并不完全和书里对应,导演是把书里的家庭日记切成了一个个小故事,用因果和人物关系重新串联。比如Beth的两次发病,用连续切换的方法交代了她得病的原因。第一次发病时,坐在床边的Jo睁开眼,走下楼看到的是母亲和康复的Beth;第二次Jo再次睁开眼,看到只有母亲孤身一人。看到这里我已经无法控制泪水了。

原本线性叙事不曾留意过的美好时光,比如接济穷人、合办诗社、争吵和嬉戏、迎接爸爸回家,在现在的时间线对比之下显得弥足珍贵。仿佛在提醒着我们,年少的快乐的一去不复返,我们总要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和身边人的聚散离合。

Amy的重新塑造

Amy的独白和Jo的结局是新作里的两个亮点。

这次导演给Amy安排了很多戏份,Amy的设定也从一个乖巧听话、按社会规则爬梯子的人变成了一个目标明确、有野心,并且有主见的女性。原著的书评区不乏对Amy的骂声,和Jo相比,她少了那份自由和无拘无束,懂得很多人情世故,一心跻身上流社会。很多人不满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不自食其力的人得到了最好的结局。

原著第二十九章有一段Amy和Jo外出拜访朋友之后的对话:

她懊恼地瞥了一眼自己弄糟了的衣服,又瞥了一下妹妹的,那衣服依旧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希望我能像你一样轻而易举地做些小事让人喜欢。我想过,但做那些太费时间,所以,我等待机会施舍大恩惠,小事就由它过去了。不过我想,最终还是小事最有效果。”艾美笑了,即刻软了下来,带着母亲般的神情说道:“妇女应该学会与人相处,特别是穷妇人,因为没有别的办法来回报别人给你的好处。如果你愿意记住这一点,练习练习,你会比我更惹人喜爱,因为你的好气质更多。”

“我是个有怪癖的老东西,将来还会是这样,但是我愿意承认你是对的,只是我可以为一个人冒生命危险,但要我违心地讨好一个人我却办不到。我这样强烈地爱憎分明,真是不幸,是不是?”

“要是不能隐瞒这种感情就更不幸了。我不在乎说出来,和你一样我也不赞成图德,但是,没人请我把这告诉图德,也没人请你。没有必要因为他讨人厌便把自己弄得不受欢迎。”

“可是我认为,姑娘们在不喜欢某个年轻人的时候应该表露出来。除了用态度还能用什么表露呢?很遗憾,如我所知,说教是无益的,就像我对待特迪那样。但是我有许多小办法,可以用来不加言语地影响他。我说,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对其他人也应该这样。”

“特迪是个出众的男孩,不能用作其他男孩的榜样。”艾美的语调严肃认真、深信不疑。如果那"出众的男孩"听见这句话,一定会大笑不止。”假如我们是美女,或者是有钱有势的女人,也许能做些什么。可是对我们来说,因为不赞成那一帮年轻先生就对他们皱着眉,一点效果也没有。我们只能被人家看作古怪、拘谨。”

“所以我们就鼓励那些我们讨厌的东西和人,仅仅因为我们不是美女,不是百万富翁,是吗?这种说教真不错。”

“我辩不了,我只知道这是处世方式。违背它的人反而白白让人嘲笑。我不喜欢改革家,希望你也不要去当改革家。”

“我就是喜欢改革家,要是能够,我愿当一个改革家。因为尽管受人嘲笑,这世界没有改革家就不能运转。我们俩观点达不成一致。你属于旧派,我属于新派。你按你的方式会过得很好,但我也能过得非常愉快。我想,我倒是欣赏那些指责与呵斥。”

这里非常直接地写明了Amy和Jo价值观的分歧,没有对错,只是大家看世界的方式不同。

图源:https://www.vox.com/culture/2019/12/27/21037870/little-women-greta-gerwig-ending-jo-laurie-amy-bhaer

我很喜欢Amy, 我觉得她并不是那种骄傲又虚荣的女孩子,她很礼貌又十分体贴,会“做一些小事让人喜欢”,这点在她尊重March 婶婶、受了Chester夫人欺负却不记仇(电影里没拍这段)、责备Laurie 的时候说了重话觉得愧疚等等细节可以体现出来。

在新作中,她的台词更是超越了小说。面对Laurie 对她想嫁个有钱人愿望的指责,她直接道出了真相:这个时代她无法像男人一样自给自足,即使她有足够的绘画天赋,她的收入在结婚的时候都会给她丈夫,有了孩子也要给孩子们,对她来说,婚姻就是经济投资。

原著里Laurie 没有对Amy说太多,Amy的表现比较唯唯诺诺,Laurie 善意提醒她要看到除了金钱之外的东西,她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反思Laurie的话,最后拒绝了Fred. 虽然她的观念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她可以像姐姐一样写作挣钱(或许是她知道自己没有那样的天赋),不过单就人物塑造方面,这个Amy是有一定突破性的。

Jo结局的新解读

第二个亮点是Jo和Bhaer 教授的结局,这也是本书这么多年最让人诟病的地方。我们最崇尚自由、追求独立的女主角Jo居然因为无法忍受孤独就随便和一个大叔结婚了?!要知道作者Louisa May Alcott (Jo 的蓝本),是终身未婚的。前面写了那么多的篇幅最后居然烂尾了?

导演给了一个她的猜想,Jo为了迎合出版商的要求:小说里的女性角色,要么结婚要么死,她修改了结局,给了March家一个大团圆。至于原著是因为出版商,还是Alcott想给自己笔下的人物一个Happying ending,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导演的安排十分巧妙,整个March家姐妹的故事,也在《小妇人》的出版中画上了句点。(看到印书的那一段真是想感慨Jo的不容易啊)

原著出版于1868年,尽管Alcott 是女权主义者,在书中弘扬真善美和女性的独立精神,可却还是无法跳脱出时代的局限,比如当时女性很难有工作机会,尽管她们有美德和才华,却仍需要依靠丈夫的支持。导演给了作者一个下台的机会,也借出版商之口道出了千年来让全人类喜闻乐见的主题:Romantic. 追求爱情并走入婚姻并不是软弱和屈服,就像Meg对Jo说的,“你不能因为我的梦想和你的不一样,就说我的梦想不重要。” 谁都有资格追求爱啊,包括我们的女主角。

最后点一下演员的表现。Saoirse Ronan饰演Jo真的是非常合适,她在《伯德小姐》里桀骜不驯的性格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都没注意到她是09年《可爱的骨头》里的女主角)。可能是赫敏的印象太过深刻,再加Emma Waston经常饰演那种聪明有主见的女性角色,Meg这种温柔贤惠的形象似乎还是94年版里的让人适应一些。(当然Emma Waston的演技是没有问题的啦)Amy的选角一开始我觉得有点老… 毕竟人家初登场是十二岁,而且是天真无邪的形象,但考虑到导演对Amy 的重新塑造,后期的几段也是相当精彩的。

总体五星好评,一部圣诞和家人共赏的佳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