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读书

瓦尔登湖:选择自己热爱的生活,而不是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

2023-02-20  本文已影响0人  许嗒嗒

人们总是通过贬低一种时尚,来抬高自己认可的一种时尚,从中获得优越感。这恰恰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殊不知真正的“时尚”是让自己时刻处于一种舒适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状态。

梭罗不想踩着前人的脚印走,而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自己的体会。梭罗在《瓦尔登湖》这本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他无时无刻都保持着热情,书中处处透露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也记录着体验生活带来的思考。

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视角也令我震撼,让我对生活物质消费的选择有一些新的思考。

关于物质和消费的思考

现在并不是市场在服务用户,而且资本伪装成一个个“概念”入侵的消费者的心,催促着人们不停的更新换代,以此供养着工厂不停工,资本源源不断的有收入。

写这篇笔记时刚好是情人节,我发现现在的节日好像都过成了“消费节”,买礼物送礼物是唯一的过节方式。以前的消费是基于自身的需求,现在的消费好像被绑架了。各种节日层出不穷,不送礼物就是不爱。是谁创造了这样的概念,潜移默化的给人们打上这样的思想钢印?

消费主义遍布的今天假借买买买获得快乐的理由好像让挥霍成为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多多警醒自己不要盲目消费。

关于买房子,作者的思考角度也很有意思。我们总是习惯先入为主想买一套房,然后考虑买这套房需要付出的金钱,然后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推算出大概需要花费人生多少时间才能真正意义上买到这套房子,我们从没考虑过假如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套房子,我们能用这所房子换回我们买它付出的代价吗?

你愿意用一个大城市100-200w的房子换你十年到十五年无休,无其他享乐生活,无其他支出,亲人生病无法出钱,妻子孩子受苦受累的生活吗?一个大城市的房子换我十几二十几年的枯燥生活,划算吗?

我们倾尽大半辈子的心血甚至更多才换得的房子,从另一种角度看正是我们的牢笼,真是讽刺!

物质丰富、穷奢极欲的世界里,人很容易沉溺享受物质中,在享受的同时,其实我们自己就被物质上了枷锁。

资本需要增殖,所以资本想尽办法激发全球人类的消费欲望,不断的制造人们的需求,甚至许多需求明明是一次满足的,但是会去制造多样性和进行挤牙膏,以此来扩大人们的欲望,苏格拉底在来到雅典的集市后说了一句“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而现在我的感觉是我们总会抱怨,我们有这么多想要的东西,我们真的有想过到底哪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是真正需要的吗?你需要这些东西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追问。我们生活在资本创造的世界里,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多拥有一点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被灌输,被接受。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被焦虑不断推动着前进。却忘了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生命的必需品。一味地追求物质的填补,忽略了事物原本的价值,反而让自己深陷矛盾与痛苦之中。

关于读书

我发现很多厉害的人,他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爱好,那就是阅读。

梭罗说:我们为肉体的食粮或者肉体的疾病花掉更多的钱,对我们的精神食粮却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梭罗认为精神的食粮就是书;只有书才是世界所能拥有的真正宝贵财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遗产,一个又一个民族的健康遗产。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三毛说:读书久了容颜都会变,那些书也许我们没记住,可它会像吃饭睡觉一样形成习惯后融入我们的血液里。一般的书,浏览一遍就可以扔掉了。但经典著作,却可以反复咀嚼,历久弥新。一般的书,读完一本,可能只有一句话值得记住。但经典著作,可能每个段落都有特别精彩的语句,每个章节都闪现着洞悉人性的光辉,所以说,不要为了读完某本书而读书,多享受读书的过程,多注意自己的体验,多关注自己的收获。如果真的不喜欢,那就及时止损,不要因其名声而强迫自己阅读。

杨绛先生曾在《读书苦乐》中写道:“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对质。”

像罗翔老师所说的,读书要读挑战自己的书。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克服自己的偏见,去悦纳。

以前读书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后来慢慢发现,当我浮躁并且心烦意乱的时候,只有读书可以找到心灵栖息的地方。

热爱生活吧,那是灵魂的必需品

作者描述了自己在瓦尔登湖听到的各种声音。火车、牛羊、风声、鸟鸣,并以这些声音展开自己的无限联想,在普通的生活里感受这个世界。

阅读时,视野和听觉会跟随梭罗的描绘,仿佛看见了屋前屋后飞鸟掠过繁茂的丛林、鱼儿跃过明镜般的湖面、走兽嬉戏捕食,草儿与果实绕着作者的桌椅,此时瓦尔登湖的风穿过山林、拂过作者建造的木屋、吹起作者敞着阅读的书页,落在几百年后的我身上,由外向内抚平我焦躁不安的内心,变得从容淡定。

通过对身处大自然的描述,揭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梭罗坦荡自然,他高度认同自己的主体性,也高度融入生活和自然。

他在瓦尔登湖与“禽兽为邻”,分享了自己与动物的日常;有观看红黑蚂蚁战争,与潜鸟斡旋……。他在每一种动物身上,都可以看到人的影子。他把瓦尔登湖里的禽兽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都看得出来生灵和他一样喜欢瓦尔登湖,作者深处大自然,感知着它的存在,享受着它带给自己的愉悦。慢慢地,便在自己和大自然之间找到了一条纽带,时而动,时而静。不同的状态有不同的野趣,也有不同的感受。或许,正是如此种种,才使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更深。

有一段关于潜鸟的描写特别精彩,一个生动,霸道,调皮,自由的灵魂活灵活现,人与禽兽为伴的画面感全部就在眼前,让人感觉只有瓦尔登湖里才有这样的精灵。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静与动的相得益彰,在深不可测的瓦尔登湖湖畔,在生机盎然的瓦尔登湖边,一片生机勃勃,这不就是咱们中国田园诗人笔下的世外桃源吗!

虽然我不认可作者的某些观点,但他对瓦尔登湖自然景物的描写确实让人叹服,内心细腻,感知能力强,观察细微,描写细致,对大自然热爱跃然纸上!不知道现在的瓦尔登湖还是作者描述的样子吗?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瓦尔登湖嘛?

梭罗对人的生命和生活进行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之一,是他更清楚地看到了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他在湖畔和林中两年多的生活中,和禽兽为邻,鸟儿在他的房檐下歌唱,松鼠在他的脚边蹦跳,兔子在他的门前讨要吃的,连老鼠都会在他家的地板下安全生活……而这一切他认为不是他自己有多么慈悲,而是所有动物和他一样,是在大自然里寻找生活。

好多人都是步履匆匆的,不能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身边的世界。有多少人细看过枝头的嫩叶,聆听过虫鸣鸟叫的美妙,感受过风的温度,估算雪花飘落的速度?世界是千姿百态的,需要用心去感受。

简单生活不是自甘贫贱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生活,并不是让人成为金钱的奴隶,也不是成为生活的奴隶。生活,需要你成为它的主人。人们总把一种生活定义为成功的生活,把其余的生活视为不成功的生活,于是,追求成功生活便成为多数人一辈子的目标,多数人因此生活得疲于奔命。

生活,并不是过给别人看的,不用太过在乎别人的想法。有多少人本想着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最终却止于别人的言语。人生路漫长,有的人选择得过且过,有的人选择随心而行,有的人选择诗与远方。愿生活在你眼里,能在琐碎里开出一朵花,愿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热爱的方式度过一生。

分享几处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引用中国古代学者的引文

知道我们不知道所知道的,知道我们知道所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孔子的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道德不会像遗弃的孤儿那样存在;它一定会有邻居的。/ 孔子的原文:德不孤,必有邻。

灵魂自己不做主;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见;吃,却不知道食物的味道。/ 曾子的原文: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人之所以不同于野兽的那种因素,是一种非常无足轻重的东西;普通的群体很快就把这种东西丢掉了,卓越的人才会把这种东西保留下来。/孟子的原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