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00《学习之道》
1.简介
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什么?
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还是没长进?
公众号、指导书、牛人帖,一个都没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质量学习症状。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
本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大脑如何处理图形、文字、数字等信息,不同类型的学习匹配哪种信息通路。学艺术、学语言、学音乐、学数理?各种事物的学习原理有何差异。对于你而言,为什么A方法比B方法效果更好。如果你翻开这本书,我相信你对学习是认真的。
专注思维VS发散思维
记忆组块
提取练习
穿插学习法
机遇的法则
数学浸泡法
记忆宫殿法
间隔重复法
知识迁移
解释性提问法
学习类APP
数十项科学研究,绘制学习原理全景地图;最全面的学习法则,通往精进之路。本书一出版即高居美国亚马逊学习类图书榜首,是一本学习神书,看过的人秒变“学霸体质”,开启外挂模式。
2.作者
芭芭拉·奥克利,现为工程学教授,本科专业(居然是)俄语。
小学到高中数理成绩一路垫底,因此热爱文学。职场生活,不得不学习大量新鲜知识,甚至是头疼的数学知识。放下工作,回到学校,竟然学成了工程学博士,后留任教授。在MOOC、Coursera上开创最受欢迎的学习课“learning how to learn”,数十万人报名。
3.问题❓
如何像学霸一样学习?
4.序言
这本书是大脑使用说明书。比如入睡前一直聚精会神的思考一个问题的解法,第二天一早就会获得灵感。这些学习方法会改变你的思维。
5.开启大门
学的越好,就越喜欢学,越喜欢学,就会在上面花越多时间。
掌握数理学科独有的语言和知识背景。
6.放松点
①专注思维VS发散思维
在阅读之前,先宏观浏览一遍公式,图片,小节标题,总结,章节末尾思考问题,会对你的思维产生很大的帮助,因为你正在创造小小的神经挂钩,把思维挂靠上去,这会使把握概念变得更加轻松。
专注模式: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像手电筒发出的光,打开开关,富有穿透力的光柱就打在了你关注的目标上。
发散模式: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当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挣扎了很久没有思路,它会冷不防的提供一个新点悟。当你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时,发散模式思维就出现。弥漫于整个大脑之间。
我们日常活动中,大脑会频繁的在两种模式之间不停切换,你无法同时处于两种思维模式之中,只是有时候是后台处理,无法注意到。通常专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源源涌现。
②专注模式:一台排布紧凑的弹球机
当你关注于某个问题时,大脑就拉动了思维推杆,把一个想法弹送出去,这时这个想法在大脑神经元间横冲直撞。专注模式是把精神集中于已在脑中形成紧密关联的事物上。专注模式正遵从你曾练习或经历过的老路子。
③为什么数学和科学知识会更难对付
数学的抽象性和隐晦性会让弹柱变得软绵绵,你需要额外练习才能增加它的硬度,这样才能让小球弹恰到好处的弹出去。
还因为思维的定势效应,就是你脑海中已有的或是最初的想法,会阻碍你产生更好的想法或答案。
④发散模式:一台间距松散的弹球机
它把相距甚远的节点连接在一起,光柱会分散开,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
想要理解新事物,最好关掉精确的专注思考模式,把开关切换到广角光源,直到你锁定了一个新的更有成效的方法,用发散性思维。
⑤为什么要有两种思考模式
无论是专注模式还是发散模式,都要求两个大脑半球同时参与,两种思维模式都会被用到,对它们的强化训练缺一不可。
学习本来就是从困惑中摸索问题答案的过程,能够描述出来问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发现了困扰你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你离解答出来就不远了。
⑥拖延的前奏
如果拖延,就没时间供专注模式稳扎稳打,只够走马观花。
试着每天至少用三个25分钟来处理你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之后在清单上划掉,并尽情享受成就感,把明天要做的关键事项写下来。
合上书想想本章有哪些主要思想 刚开始复述不完整也没关系,要持续练习这一技巧,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阅读和回复的能力脱胎换骨。
7.学习即创造
认真专注的学习或工作后,就去做点别的事情,放松一下,比如运动,泡澡,听音乐,睡觉,冥想,跳舞。回来时就会有灵感。不要着急,要交替进行,慢就是快,学习需要时间。但中间间隔时间别超过一天。
自己先尽力解决问题,再放下求灵感。
数学和科学需要的是创造力,发散思维培养创造力,创造新的神经连接。
8.组块构建与避免能力错觉
专注于理解知识→把概念,要点整合成模块→找到背景知识,知道如何应用→一天内复习→通过在不同地点考试,或多角度,不同背景,穿插提取,练习,巩固。(让大脑创造固化组块)
制作一些索引卡片,把问题写在一面,解题步骤写的另外一面,随机抽出一张,让大脑从各种解题技巧中找出一个合适的来。
发散思维处于半随机,需要专注思维先判断对错方向。
9.预防拖延
拖延就像微量毒药,平时看似不明显,日积月累危害极大。
10.小恶魔无处不在
不管好习惯或坏习惯,不断重复,都会形成大脑组块。打败拖延,要看你对信号的反应,然后就是制定明确具体的计划。
失败是最好的老师。分数只能说明你的时间管理和成功的概率。
在课堂上,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而不只是在考试前。
一心多用,无法让概念在你的头脑中扎根 生长。不断转移注意力,还会消耗能量。
专注了25分钟后,给自己一段自由滋养的时间。
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将你现在的状态和期待的状态做对比。周围摆放梦想照片,可以为你的发散模式增加动力,然后就能改变现实。
11.搭建组块对抗发懵
不要在书上划线,会给你已经掌握这些知识的错觉。读完一页内容立刻总结梳理核心要点。
一旦搭建成记忆组块,就会压缩信息,为大脑节省出更多空间进行其他学习活动。
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巩固神经元网络。
找到最棘手,最困难的地方,进行刻意练习。
主动练习比被动练习效果要好。
平时注意整理你的问题和答案,梳理清楚,方便快速浏览,考前复习。
如果遇到理解瓶颈,甚至出现倒退,说明大脑正在推敲这些材料。
一道题做上4遍,再找相似的题来做,想想是为了掌握它,还是交作业?
做题时一步步写下解题过程,要格外留意关键步骤,适当休息间隔一下,睡觉前把问题再看一遍,第2天尽快把这个问题再做一遍,这时速度会加快。
12.工具,建议,小技巧
列出周计划,第2天的计划,避免占用大脑记忆空间。
Anki卡片
冥想,学会对干扰想法视而不见。选择安静的工作地点。
通过记录自我验证过程来看看:专家的说法是否正确?哪些是专家都不知道。从而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列出所有重要概念,并配上例题。把每种类型的题目都做一遍。
13.拖延的小恶魔总结
实现一个目标后做复盘,看看这个过程中哪些有效,哪些无效。
别被困难的概念吓到,而不去理会它。
意志力的培养和使用同样重要,每次只用意志力去做一件困难的事情。
经常驻足与回顾,会帮你在大脑里建立知识链接。
14.增强你的记忆力
宫殿记忆法,五感记忆法。
不要记住孤零零的概念,要按照组块记忆,才能有创造力的让它们重新组合,编织成网络。
理解后再去记忆。
15.记忆技巧多多益善
想象,比喻,重复,编故事,口诀,体育锻炼,睡前重温,都有助于记忆。
16.学会自我欣赏
不断练习,慢慢积累知识库,在大脑中找到适合的神经模型,拿出来解决问题。熟练运用组块后 不要去纠结细节,自然而然的去解决问题就好。
练习会拓展你的工作记忆。
17.塑造你的大脑
练习思维的过程,促进神经回路的生长。
高质量的组块,可以影响其它领域。
18.借方程的诗歌打开心灵之眼
把自己想象成所研究领域的一个小元素 ,身临其境的去探索。
看到一个领域的组块精髓,才能迁移到其它领域使用。
19.学习的复兴
真正的好老师会鼓励学生自学和互学,自己并不是无所不知。学生一定要学会自学。
阅读多领域书籍,才可以对一个领域的知识有多角度的理解。
学习慢的学生不被人理解,却是正确的方法。他们会抓住根本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要骄傲于那些让你与众不同的特质。
20.避免自负
做完试卷不检查,就是放弃了使用一部分大脑。
要重视合作和集思广益,这会让你看到自己在哪里理解有偏差。找出你想法中的错误。
搞清楚你是想错了,还是算错了?
21.参加考试
考试时先做最难的题,思考一两分钟没有思路立刻抽身出来,等做完其他题,也许发散性思维会给你灵感。
考试焦虑,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腹式呼吸上。考试前每天多练习几分钟。
考试时从前往后做题,检查时从后往前检查。
考前要保证睡眠充足。仔细检查备考清单。转变思维,告诉自己考试了好激动,要做到最好。
22.释放无限潜力
重塑大脑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
10个好的学习法则:
读完一页书看向别处,回想主要观点。少做标记,没记住前不画重点,要先回忆。在去教室的路上或不同于学习空间的地方回忆要点。
随时自我测试,比如抽认知卡片。
对问题进行组块。
每天安排一些练习量,不要太密集。
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随机翻开书中的一道题,看看自己在很久没碰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出解答。
遇到难题时,休息一下。
遇到难懂的概念时,想想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给10岁的孩子听懂。
利用番茄钟,保持专注。做到就给自己小奖励。
困难的事情最先做。
对比现状和理想。
10个坏的学习法则:
被动重复阅读。
满眼尽是重点标记。
瞄一眼解题方法,就觉得胸有成竹。
没有均分学习量,而是突击学习。
已经清楚解法,但仍反复解答同一题型。
把与朋友一起学习变成了闲聊。
做题前忽视了读课本。(应在读书前快速浏览一遍章节和板块内容,对它有个大致概念)
有疑问点,不找导师和同学核对并解决。
时常分心,却以为自己学得足够深入。
睡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