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羽士(2121)

鹤鸣九皐,声闻于天。耸轻躯而独立,若将飞而振羽,欲乘风而凌云,当亮翅以翱翔。
林国每逢大庆,必有鹤舞。一只鹤,七年羽翮俱全,复七年飞于云汉,又七年学舞应节,若要完成蜕变,驯禽师与鹤都得经历这二十一年的考验。
青山羽士便是那驯禽师,而林国天下乱势便是鹤。林国之初,太祖皇帝拜青山于鹤泽,定丞相于笑谈,琴歌鹤舞之间,立规矩,定法制,策论天下。先生是林国的驯禽师,亦是林国锐士饮血长剑的铸剑师,内仗金器,外依火精,以山海为锋,以黎民为重,执剑而御诸国于界外,划下林国太平。
自古功高震主者危,青山先生并无野心,只想成为一只鹤,飞于云汉;而太祖皇帝想做那驯禽师,将一切都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中。青山先生辞高官,退朝服,隐青山。
记得辞行之日,先生对太祖皇帝说,我愿居孤山山下,每日长掩苔扉,深居简出,一箪食、一瓢饮足矣。我常常想起青山的安详宁静,以前与鹤为伴的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臣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愿以鹤泽为界,归隐青山,天下太平,永不复出。
太祖皇帝深感涕零,再三留恋,愿许帝师之位以待之,先生羽扇纶巾,云丝鹤氅,拜别而去。太祖皇帝感念先生为林国不世之功,山以先生之名,泽以先生之志。青山在西北,鹤泽在东南,青山下,宁静泽,青山羽士,鹤青山。
青山多羽士,瑶琴奏忘机。
白鹤飞云汉,归来宁静泽。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山、泽分别是八卦中的艮卦和兑卦,在八大象中它代表山和泽。⾉⼭与兑泽,泽气于山,为山为雨,⼭上的⽔往下流成泽,山气通于泽,泽中的⽔上升到天上为云,降雨为水为泉,⾼低交流⽽通,艮为山居西北,兑为泽居东南,⾉卦与兑卦相对,⼭泽通⽓。
丹顶鹤又名仙鹤,以白羽为佳,长三尺,高三尺,喙四寸。头顶及眼为红,脚为青,颈部修长,膝粗指细。躯干为白羽,而翅膀与尾有羽为黑,叫声洪亮。丹顶鹤骨骼外坚内空,迁徙时,排成巧妙的楔形,后面的个体能够依次利用前面个体扇翅时所产生的气流,从而进行快速、省力、持久的飞行,时速可达40公里左右,飞行高度可以超过5400米以上,且能边飞边鸣。
鹤舞之时雄鸟嘴尖朝上,昂起头颈,仰向天空,双翅耸立,引吭高歌,发出“呵,呵,呵”的嘹亮声音。雌鸟则高声应和,然后彼此对鸣、跳跃和舞蹈。舞姿也很优美,或伸颈扬头,或曲膝弯腰,或原地踏步,或跳跃空中,有时还叼起小石子或小树枝抛向空中。
鹤舞大多是由几十个、几百个动作的连续变幻,舞蹈的主要动作有伸腰抬头、弯腰、跳跃、跳踢、展翅行走、屈背、鞠躬、衔物等,但姿势、幅度、快慢有所不同。而这些动作及其后续动作,又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姿态。
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故士无由不撤琴瑟。古有伏羲作琴,一弦,长七尺二寸,舜作五弦,以歌南风,后至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共为七弦 ,七弦琴又名瑶琴。
操琴须以静,一为高山流水之自然,二为淡泊致远之心境。静为琴之鸣唱,为天地之音。
音分散音、泛音、按音,皆为心之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丰富非常,指下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心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此为天地人三籁。瑶琴一器三籁,可状人情之思,也可达天地宇宙之理。
古琴十六法分别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技法繁多,右手指法有主要为擘、托、抹、挑、勾、踢、打、摘及其不同的组合;左手主要分为按音与滑音两种。按音有跪、带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声;滑音有吟、猱、撞、唤、进复、退复、分开等。
瑶琴形鹤鸣秋月,龙翔操以控鹤,鸥鹭鸣而忘机。鹤青山,居山水之间,每日以调琴为趣,常有白鹤相伴,观天地山河之易变,偶有所悟。
山泽损卦,卦像为下兑上艮,属异卦相叠而成,是山下有泽之像,下卦为兑为泽为悦,上卦为艮为山为止,下泽上山,所说的乃是大泽侵蚀山根而使事物有损有益的规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为有道者。
《序卦传》曰:“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口人,故受之以损”
损,是减省、节制之意,本卦泽卑于下,山高在上,可是卑者愈卑而高者愈高,是损下而益上之像,下本不可损而损,上本无需益而益,所以易道先言损而后言益。损下而下不以为病,益上而上不嫌其益,减乾下之刚以益坤上之柔,上下交孚,吉莫大焉,
世人皆知损之为羞,不知损之为益,损者,节省也,《道德经》中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君子以节财为损,则以之利用,以节欲为损,则以之清心。因此之故,损卦之要,在于山泽通气,悦止相承,刚柔合志而上下交孚,必须要因时而动,当损则损,不当损则顺势而止。
山泽本是互为损益之道,不损则泽必涸,不益则山必崩,损必有道,损亦有时,修身惩忿止欲之道得矣。
山泽通气,柔上刚下,二气感应,而之相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出乎天,赫发乎地,二者交和,而物生焉。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合和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偃月炉鼎白虎枢;汞日流珠青龙俱。东西魂魄自相拘,上兑下艮皆为八。阴阳两弦合其精,大道乾坤体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