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疫情过后,哪个行业会最早迎来春天?

2020-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79c4146583a9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南宋 陆游 《游山西村》

       3月3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武汉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媒体的专访。采访中,专家指出:我们分析了疫情演变数据,目前来看,全国除湖北以外其他地区,2月底新增病例基本“清零”;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其他地区,3月中旬估计能基本“清零”;武汉市有希望到3月底实现基本“清零”。估计4月底除了湖北以外,全国其他省市基本就可以摘口罩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看到这一消息着实令人振奋,让公众仿佛在黑暗中看见了一丝光明,正如陆游诗中所说的那样,真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经历了一个半月的“战疫”后,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专家根据目前的防控形势给出了研判,可能与当初大家预想的有些不同,还好,这不算是一场持久战,虽然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白热化,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现在战斗快要结束,终于快熬出头了!

       过去的一个多月,全国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酒店、旅游等传统服务行业几乎停摆,餐饮、交通业也是苟延残喘,在夹缝中求生存。制造业受内外需求的影响,也呈现颓势。疫情对消费短期影响较大,中期影响平缓,后期会逐步恢复。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后,很多行业虽已逐步复工复产,但受了内伤之后,短期之内恢复起来有些困难。而且疫情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分阶段的,传统服务行业在之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将维持低位运行。制造业在接下来一段时期可能还会受用工困难、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等因素,持续低迷。至于房地产行业,在享受了过去十年的政策红利,经历了疯狂的爆发性的发展后,也会进入调整期,短期内虽可能会有反弹,也难大有作为。

       疫情中,当大多数行业还处于漫长的严冬中,口罩等防护用品制造业早已闪亮登场,提前进入了火热的夏天。这也带动了证券金融业里与口罩生产相关股票的活跃,一些龙头股发疯似的连续拉涨停,股价短期之内翻了几倍,让人瞅着羡慕嫉妒恨。曾经不起眼的小口罩,一夜之间变成了稀罕物、奢侈品。

       国人对于口罩的关注,可能得从前几年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的雾霾天算起。那时,买个防PM2.5的棉口罩就可以了,而且还可以重复利用,一个口罩能用好久,价格还便宜;而对于口罩的真正重视,则不得不说,是从这场新冠病毒疫情开始的。疫情不仅使我们学会了戴口罩,认识了口罩还分医用外科口罩、KN90、KN95等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型号,而且使我们学会了重新认识一些事物,逐渐明白了,总有一天,麻雀也会变凤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数据显示,中国口罩的年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2018年全年共生产45.4亿只,平均每天1243万只。据媒体报道,2月底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7285万只,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其中医用口罩日产能是3212万只。口罩产能虽然有所恢复,可随着复工潮的来临,即便如此,每天7000万只,也依然完全无法满足民众对口罩的爆发性需求,无法满足应对肺炎疫情的“战时”需求。

       现如今,如果说什么东西最难买?恐怕不是房子,不是车子,而是口罩。此时,如果有人肯慷慨解囊送几个口罩给你,那毫无疑问,你俩绝对是真爱。

       疫情过后,哪个行业会最早迎来春天?我觉得应该是医药卫生行业,包括医疗器械、生物工程等领域。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有如下几点。

       一、此次疫情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的疾病防控、医药生产、生物工程、疫苗研发等领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别的不说,一个小口罩就够让中央费心的了,我们在医疗卫生战略储备上存在一些短板。过去,虽然经历了SARS病毒,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事实证明,我们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御能力还有待提高。这次疫情也再次给我们提了个醒,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中央也逐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预计后期会有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同时也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而以上这些行业也将最先受益。

       二、公众对健康、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关注度会有所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即使没有这次疫情,这也是改变不了的趋势。以前有句老话,叫六十岁之前拿命换钱,六十岁之后拿钱买命,这固然与我们人多资源少的国情有关,也与老百姓的思想理念有关。以前,在很多人看来,为了生存,还是得去拼命,没钱就没法买房,没钱就没法读书,没法看病,即使是因此失去健康,也总比饿死的好。而这次疫情,让更多人的暂时停下了脚步,开始思考:钱与生命、健康到底哪个更重要?

       三、疫情迫使公众的健康消费需求暂时被压制,而疫情过后,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会迎来一波井喷式的爆发。近几年,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经济增长出现放缓态势,许多行业都抱怨不景气。如果你多去医院跑几次就会发现,医疗,这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行业。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里无论何时都是人山人海,挂号难,看病难,在大医院里就连排队等电梯都难,有一次去某医院听前面的人说为了排队上电梯,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公众对医疗资源需求的旺盛,毕竟人都会生病,生了病就得上医院,就得打针吃药。

       而此次疫情期间,很多人生了病不敢去医院,医院里的很多非要命性疾病的一些科室也都暂时闭门谢客。本来这个季节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可受疫情影响,很多人不敢生病,不能生病,一些无关痛痒非要命的疾病也暂时被搁置了下来,生了病胡乱在药店买点药将就吃着,能忍则忍,能凑合先凑合吧。这也倒逼着许多省份,制定了诸如把药店里的感冒退烧药下架的可笑措施,逼着那些发热咳嗽的人上医院诊断。

      言归正传,公众的看病需求受到了压制,等疫情结束或趋势平稳后,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急着去上班,而是急着去看病。而老人和小孩作为弱势群体,更是得开始天天往医院里跑了。

      医院里又该热闹起来了。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