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一、导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又一代文人士大夫不变的理想坚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离骚》,一起走进屈原的思想世界,感受他忧国忧民、现身理想的热情。
二、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个人形象,二分析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寓意。
三、作者简介和背景
关于屈原的生平情况,现在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进行讲解。非常好。老师还有一些内容需要补充,屈原最然出生贵族,但是却遭到了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被小人诬陷,故而楚王疏远,并屡次被流放。
四、字词处理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本节课的重点字词。
五、正文讲解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看同学们读的都非常的投入、很有感情,哪位同学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读给大家听?好,最后排这位男生。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同学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有没有同学能点评一下。穿黄衣服的女生,你来点评。嗯,他读的声音洪亮,非常投入。但是,有几处字音读错了。你能纠正一下吗?非常准确,请坐。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个重要的字音一定要注意。同学,你再来读一遍这几个字音。
2、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听录音,注意重音、节奏、情感。
我看同学们还沉浸其中,现在请同学们以刚才的这种态度,大声朗读这边课文,一定要读准节奏、读出情感和节奏。
嗯,非常好,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
男同学读的气势雄浑、阳刚有力,给你们点赞。女同学读的声音洪亮,请按细腻,更胜一筹。
3、同学读的都很好,看来预习都非常的到位,现在,请老师就来检查大家的字词和翻译。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老师提问,同学们回答。非常好,在这里老师强调几个。
信,苟余情其信芳,信,副词,确实。一词多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形容词,真实。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
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不吾知其亦已兮,不吾知,不知吾的,不了解我。
4、通过读课文,梳理文言知识,相信同学们对课文的把握一定更加深刻了,关于离骚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司马迁在世纪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遭遇忧愁。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本文中屈原遭遇了哪些忧愁呢?(板书:情感)
第一排这位同学,哀,哀民生之多艰,蹇朝谇而夕替,中间这位同学,怨,灵修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蛾眉,谓余善淫。这是屈原内心忧愁的直接原因。(板书:哀,怨)
这也反映出,屈原因“蕙纕”、“揽茝”遭嫉、被贬而产生的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而此处则是忧愁的根本原因。
面对这种社会现实,除了哀与怨之外,作者还有着怎样的情感?
悔,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在遭遇了不公之后,屈原选择了迷途知反。(板书:悔)
3、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板书:形象)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宁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这些都是内在的形象,如果让你画一幅文中屈原的肖像,他应该是怎样的?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这些都构成了屈原形象的鲜明特征。(高洁)
4、作者又是如何来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呢?(板书:手法)
比兴手法。比兴手法的关键就是用比喻来描写对象,通过言及他物引出要表达的真正内容。《离骚》运用比兴的手法,塑造出一组组形象丰富、互相联系富裕象征色彩的意象群?如用“蕙纕”“揽茝”来比喻自己的高尚德行,用“鸷鸟”比喻诗人的刚烈不群,用香草装饰自己等,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美德的追求,表现了作者人格的高洁。而用“灵修”比喻君王,用众女来表现奸臣,用“初服”比喻当初的政治主张,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的轻蔑与不屑。 (板书:比兴)
除了比兴手法,还有对比和夸张:对比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的对照,产生了言简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栩栩如生;诗人以异花香草来象征自己的品德,已富有优美的形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更把诗人的形象刻画得崇高、伟岸、挺拔,在写实的基础上增加了异样的光芒和色彩。
这种形象的塑造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这些比喻又比又兴,具有象征意义。
六、小结
西汉刘安曾评价屈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其实并不夸张。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他正直不阿的精神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同时,屈原还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影响了后世文的创作。
七、板书
情感:哀、怨、悔
形象:高洁、正直
手法: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