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谈写作创业

在简书与优秀同行

2017-04-20  本文已影响133人  山居中人
在简书与优秀同行

我今年46岁了! 2017年2月17日在简书发表了第一篇文章。

这个年龄有点尴尬,在简书几十万的写作者里,应该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数不多吧!

2个月写了一万一千多字,八篇文章,二篇上了首页,收获了70个喜欢,13个关注。虽然这样的成绩真不值得说什么,但对于初涉写作之河的我来说已有小小的惊喜。

记得当初开公众号时写第一篇文章,坐在书桌前一晚上才写出几百字的开场白。因为不够自信,过几天才哆哆嗦嗦,犹抱琵琶半遮面把文章捧出来见人。

朋友们的鼓励让我找到了自信。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现在的我写1500字左右的文章感觉不再困难,并且在心中已给自己的写作方向找到了定位,正准备朝那个方向努力。

因为家务和工作,我做不到年轻人那样勤奋地日更,但每隔几天就有写作的冲动。简书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开始处处留意生活,放弃休闲时间,对一篇文章反复琢磨推敲。我会每天安排一段时间看书,做笔记,听到有趣的故事或者周围人的经历及时记录下来,以备写作素材。我会刻意地去看去背一些诗词、古文典籍,好让写作时用词用句更简炼优美。我也会去看那些优质公号推送的文章,关注简书中优秀作者。

每天有这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哪有时间无聊!

在简书与优秀同行

当我开始动笔,就是内心与外界联结的过程。想起前些天写的《苏轼的爱情》一文,起因是在公号‘每日解读一首诗’中听了郦波老师讲解苏轼的《蝶恋花》,被他的遭际和爱情深深打动,决定要把它写下来。但几次坐下来却不知从何落笔。那几天的心情就像一块石头堵在胸口,心神不宁。直到我终于找到感觉写出了此文,才获得了一种释放的快感。这种快感伴随着创作的阵痛,也许这就是令多少痴迷的写作者欲罢不能的乐趣吧!

每写完一篇文章,就像是怀胎十月生育一个孩子,创造一朵生命之花。那种珍惜的程度,不亚于完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为它们凝聚了我们的心血,是我们思想的出口,是我们对这人世间真实的表达。

在简书与优秀同行

因为简书,我找到了一个安放灵魂的地方。灵魂若没着落,生活会像一团乱麻,需要左冲右撞寻找突破口。由此我才真正理解了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著名画家高更是其原型),放弃高薪,放弃家庭,到处流浪,最终去了一个荒岛上生活,终日以画为生,最终找回了内心的安宁。很多人会认为他是个不负责任的逃离世俗的疯子,其实他只是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走得比别人更激进一些。

年轻时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大部头的世界名著,多少带点小资情调,曾被有些人称为文艺青年。也曾想过当一名作家。记得九十年代初写过一篇五六千字的爱情小说,好友看了觉得很好,让我去投稿,我却不知往哪儿投。那时只有报纸和杂志,信息更不灵通。虽然有梦想,但没有坚强的信念和长远的目标,兴趣爱好终究不长久,而青春、精力、才智就在琐碎忙乱的日子中一点点被消磨掉。

我羡慕现在的年轻人,虽然他们也有身处这个时代的很多烦恼。互联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表达自我的广阔平台。年轻人创作的热情和氛围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涨。这是一个人人可自由言论、人人皆作者的年代。

因为简书,我认识了很多有思想、有能力和抱负的年轻人。我在群里和他们交流时,好几次被人称为小妹妹。当我告诉他们,女儿已上高中,本人四十有几了,他们会很惊讶。一个姑娘说:“哇,你这么潮呀!你真让我敬佩!”我说:“不是我潮,而是我一直就喜欢有文字的世界,那里才是我的精神家园。你们赶上了这股创作的潮流,我也想搭搭这趟顺风车呀!”

在简书与优秀同行

我喜欢这样一群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年轻人,他们身上的干劲真的令人敬佩,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大都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为了拿到原创坚持日更或周更,有的已小有成就,成为简书签约作者,开设了培训班。他们写作不仅因为喜爱文字,也为了梦想与前途,为了内容创业而求索。他们正当青春,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挥洒在娱乐和灯红酒绿上,而是一得空闲就埋头码字。他们在其中收获别人的点赞、认同、共鸣、友情,也让自己一步步成长,羽毛日渐丰满起来。

当我的朋友圈多了这些人的身影,当我同样收到他们的点赞和鼓励时,温暖和信心就如四月的春风拂过我的脸庞。

当与年轻人同行,自己也会年轻;当与优秀者同路,自己也会优秀。

让我们一起往前走吧!别问眼前的收获,留下足迹就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