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绰约又独孤求败的瘦金体
今天给大家聊一聊风骨绰约又独孤求败的瘦金体。
一、瘦金体的由来:博采众长
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开创的一种字体。原是“瘦筋体”,以体现字体瘦峭挺拔的特点。后以“金”换“筋”,表示对御书的尊重。
那么瘦金体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这就要看宋徽宗赵佶的学书之路了。
赵佶最初学习黄庭坚的书法,后来转而学习褚遂良,再后来学习薛曜、薛稷。学习对象虽多,赵佶却能博采各家所长,推陈出新。
其实唐代薛曜书承褚遂良,写出瘦硬疏朗的字体,算是瘦金体的前身。赵佶在此基础上进行扬弃,加入自己的个性,大胆创新,创造出不同于薛曜书法的瘦金体。
赵佶的瘦金体,将其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瘦金体推向高峰。此后直到今天,提起瘦金体,我们立马想到的就是宋徽宗赵佶,却不晓得写出瘦金体前身的薛曜了。
图片来自网络二、瘦金体的特点:风骨绰约
瘦金体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风骨”二字。其“风骨”的出尘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书写不守法度,反其道而行之
书法历来讲究内敛,写出的字以圆润饱满为美。而赵佶的瘦金体,不讲这些,还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写出来,不但细瘦有劲,而且锋芒毕露。
我们看他写的《欲借风霜二诗帖》:
图片来自网络颗颗大字,都似劲竹一般,挺拔、瘦峭。每一横最后的收笔,每一竖末尾的长点,每一次的停顿、转折,都精心地被保留下来。
瘦到极致的字,弧笔纤细处,竟似筋线一般飘逸,却也内含力量。笔法外露,非但没有抹杀字的神韵,反而因着字的细瘦,增添了许多精神。
瘦金体的锋芒尤其体现在撇的书写上。请看:
图片来自网络撇的书写,一笔到位,干净利落。细看来,像纤细的竹叶,像出鞘的宝剑,又像锋利的匕首。
2、尚意,融入潇洒自然的心境
宋人书法尚意,喜欢在书法中融入自己的意趣。赵佶的瘦金体,也不例外。请看他的《夏日》:
图片来自网络字体飘逸,笔画灵动生气,体现出赵佶潇洒自然的心态,与文质彬彬的书卷气。赵孟頫评价其瘦金体说:“天骨遒美,逸趣霭然。”
赵佶瘦金体中的意趣,跟他对鹤的钟爱分不开。他不仅喜爱鹤,还以鹤自喻,曾作《瑞鹤图》来表达自己的意趣。
鹤,自古被称为“仙鹤”。其拔俗脱尘的气质,正衬赵佶潇洒高雅的情趣。所以,他在书写中,喜用“鹤膝”笔法。
而整个瘦金体,其书写之灵动飘逸,萧闲自然,也体现出仙鹤身上的独特之处。
所以,瘦金体因了赵佶的意趣,而有了更深的意蕴。
3、以画入书,韵味深长
瘦金体书法中,融入了很多绘画中的因素,为其增添了许多魅力。如竹叶撇、兰叶捺、鹤腿竖、花瓣点、回马挑等,使得瘦金体的笔墨韵味十足。
而且,瘦金体的书法,常被赵佶用来给自己的工笔画题诗,字画相映成趣,堪称绝配。 由此看来,细瘦而具锋芒,字灵而心逸,以画添韵,成就了瘦金体的风骨绰约。这大概就是人们喜欢瘦金体的原因吧。
三、瘦金体的成就:独孤求败
赵佶的瘦金体灵动生气,风骨绰约。尤其是中晚期的成熟之作,经历过磨难的心境,比之前更大气。请看他的《秾芳诗帖》:
图片来自网络我们看到,《秾芳诗帖》的书写,已经变以前的灵逸之体为酣畅淋漓的大字,霸气外露。
我们可以想见,赵佶挥毫书写时的状态,他一定用尽了力气,甚至是用生命去写。笔画交错中,我们依旧能体会到,赵佶那潇洒不羁的意态。
清代陈邦彦曾评价《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瘦金体的书写,由此达到巅峰。至今,仍无人可及。
图片来自网络人们喜爱瘦金体,并为学习瘦金体,总结出要诀:“鼠尾钉头方转角,兰撇竹捺小蛮腰,死往生返游丝引,拉弓放箭回马挑”。
但终因瘦金体潇洒畅快,笔法外露,最不易学。又因赵佶一代帝王,心境高远,恣意潇洒,极少有人能及此心境。
所以,辉煌一时的瘦金体,几乎后继无人。
在历史文化中,灿若星辰的瘦金体,就这样被搁置了。宋徽宗赵佶在瘦金体上的成就,依然是独孤求败的状态。
欢迎大家在我文章下方点评!也可以关注“日影之南”,查看更多好文章,和我一起分享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