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不是懒,而是事情有挑战性

2018-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祎祎

几年前,开始接触跑步时,那会对于跑步内心有很多排斥,每天气喘吁吁地跑三公里,将信将疑的坚持了一周。

那时,跑步纯粹出于好奇和缓解压力,没有过多的想法。

但是,坚持了一周之后,没有看到任何好处。对于跑步就要失去信心时,有人把我拉进一个跑步群,每周都有基本的任务。

尽管不喜欢跑步,但是不能拖团队的后退,就那样坚持跑了半年。在那半年时间里,从三公里升到五公里,我才慢慢地喜欢上跑步,发现它的乐趣。

从这件事中也改善了自己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让自己变得有积极性。

跑步之后,赖床的习惯改掉了;体会到坚持做某件事的好处;更加重视身体的健康;对体型有更高的要求;做事不在拖拉等。

那么,对于有难度的事,我们如何战胜它呢?

1:认知上从新审视它的意义

对于有挑战性的事情,当心理有拖延的想法时,可以想象这件事达到某个高度时,自己会获得什么、有什么改变、在人生路上将有什么价值等,以此来激励自己做某件事。

2:降低它的难度,让自己不用费力就可以到达

对于新领域刚开始接触时,内心有排斥是很正常的情况。

此时,如果我们把一件30分钟要完成的任务,分成6个时间段做,先让自己完成一个时间段。当看到结果时,难度自然较低,不知不觉就会接着把5个时间段完成。

3:做某件事时,设置时间

设置时间对做事有推进的作用,原因有两个,

a:刻意地忘我投入其中

b:目标明确,完成后有成就感

4:达到之后给自己要奖励

人们经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

同样的,我们开始做某件事时,如果完成后,给自己一份奖励,会激发自己想做的欲望,同时会有更好坚持下去的动力。

5:找同频的伙伴交流,更好的促进自己做某件事

前期一件事很难坚持下去,如果和同频的伙伴交流,内心会有抱团取暖的感觉,不在感觉自己一个人苦苦的挣扎,内心对于做的某件事更加坚定,会看到某件事发出的光亮。

拖延症不是因为事情太难,而是我们把事情高度设置超出自己的范围,内心有抵触情绪。如果我们降低标准,就会非常乐意做某件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