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位素餐”的来历
2019-07-15 本文已影响7人
张_e431
@近读《论语》,收获颇丰。
虽然过去也读过,也背过,也教过,但都没走心。走心的东西,才有收获。
《论语》“八佾篇”,主要记孔子论礼乐之事。大家知道,孔子是一个特别讲究并遵守周礼的先生,有一天他对弟子们说“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意思是:举行禘祭典礼,从第一次献酒之后,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禘(di),古代只有天子才能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隆重典礼。灌,是禘礼开始时举行的献酒降神仪式。要用一个活人坐在灵位前象征受祭者,这个人就是“尸”。将美酒献于“尸”前,“尸”只闻一闻酒的香气,不能喝,然后将酒浇在地上。这个过程,就叫“灌”。在整个过程中,“尸”什么也不做。
这就是“尸位”的来历。至于“素餐”,中学毕业的都知道是出于《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说到孔子为什么“灌”礼之后就不想看下去了,是因为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周成王特许他的后代在祭祀时可以用“禘”礼。但这毕竟不合礼。而且,经过“灌”礼之后,鲁国的君臣往往表现懈怠而无诚意了。所以孔子就说了“不欲观”的话。
多么直率守礼可爱的老夫子啊!
但愿你我他,大家都不是“尸位素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