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给孩子读了不少书,收获却不大?
个人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好,因为我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就犯了文章里写到的错误方法,现在分享出来,希望对您的亲子阅读有帮助。
有不少新手妈妈经常发愁说,家里一两岁的孩子天生不爱书,买回家的绘本,孩子上来要么撕,要么咬,要么乱画,或者乱扔。在她们的概念里,孩子读书的画面,应该是安静又美好才对的。但其实这正是孩子对书产生兴趣的第一步。还有很多抱怨自家孩子不学习、不爱读书的父母,自己并没有阅读习惯。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读书并没有那么重要。在他们意识里,孩子成绩好就行了,就算成绩不好可以送去补习班,再不行就说教,训斥呀,反正不读也得读。
这类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对读书和学习的实用主义态度。所以,他们的孩子要么干脆抵触阅读,要么被迫读了不少书,却并无真正的收获可言。
怎样的读书才能有收获?
为什么你给孩子读了不少书,收获却不大?胡适说:“读书跟吃饭一样。”
言下之意,那该是生活里每天都在自然而然发生的事。就像父母会放松下来,跟孩子坐在桌边吃饭一样,如果父母每周都有那么几天,拿本书坐那里看,那么孩子很快也能学会。
相反,如果父母整天捧着手机,那么孩子的关注点会在哪里,就可想而知了。
把阅读变成一项生活习惯
为什么你给孩子读了不少书,收获却不大?龙应台对她儿子说: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为什么你给孩子读了不少书,收获却不大?俞敏洪则对年轻人说:
大三开始我就拼命地读书,几乎以每天一本书的速度往前走。读书给你带来了三样东西:情怀、胸怀和气质。而一个人的情怀、胸怀和气质绝对是长远把事情做下去的最好的三个动力。我告诉同学们,你们想创业,真正想厚积薄发的积蓄力量,不读书是不行的。
那么,如何将阅读变成孩子的一个生活习惯,变得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当然,你家里首先要有书。其次,父母自身要读书。当然,这些亲子陪读的小细节,你也需要注意。
别把亲子阅读变成课程
为什么你给孩子读了不少书,收获却不大?本来是10分钟可以讲完的绘本,却被父母生生变成了半个小时的阅读理解课,读一句问孩子一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这个图是什么意思啊?你看明白了吗?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特别费心的事,他们享受不到读书的乐趣,绘本实际上对孩子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对于孩子的滋养,可是父母却把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变成了教条式的教育,变成了一个教育孩子或者考孩子的机会,那么孩子怎么还会喜欢读书呢?
不要过于功利
为什么你给孩子读了不少书,收获却不大?很多父母会把绘本当成药,就像孩子不舒服时就对症给他吃对应的药,同样的,孩子的行为有点偏差,那就给他读一本相应的绘本,希望孩子的行为会因为这本绘本而有所改变。实际上,绘本不是药,亲子共读应该是一种陪伴,是一种亲子互动,而不能把它变成了一种类似吃药打针的行为。如果你长期对孩子在阅读的时候给他讲道理,借用绘本刻意地去教育他,那最终会扼杀到孩子对于阅读的一些热情。
一个好故事是需要融化进心里去的,它或许牵动起你跟孩子的一些感受、感动,让人觉得好玩、好看之外,也让人懂得爱与善意。
不要过于强调识字、学知识
为什么你给孩子读了不少书,收获却不大?很多父母希望通过绘本的指读能够让孩子多多少少认识一些字,但实践证明,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他识字,虽然孩子的识字量在一个阶段会比较大,但并不会导致孩子词汇量的增加,句子理解力的提高,也就是说,阅读能力并不高。
同时,抱着识字、学知识的目的让孩子阅读,使孩子主动想看书的行为减少,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认了很多字反而不愿读书了,达不到父母预期的目的。
早期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进而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书里附载着知识和文字都评判早期阅读成果的标准,识字和学知识都是阅读的副产品。
别为追求数量而拒绝重复
为什么你给孩子读了不少书,收获却不大?明明昨天刚读过的绘本今天却又要求重复,为什么一本书要反反复复让父母读十几遍?多看几本不同的书难道不好吗?于是,很多父母会拒绝孩子选同一本书,而会选择给孩子读那些孩子从没看过的书。但实际上,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孩子喜欢选择同一本书,不停地要求重复。
孩子们对这个大千世界的阅历非常有限,而且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不像成年人快速有效。所以,虽然同一个故事孩子听了很多遍,但实际上每一遍他们都会有新的不同的收获,父母可能给他讲到十遍二十遍时他才能慢慢理解绘本的内容。
总之,父母请记住,绘本阅读最关键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孩子一个道理或者某种知识,而是通过亲子阅读与孩子度过美好的欢乐时光,分享爱和快乐。可能多年以后你的孩子长大,也许不会记得你曾经讲过的任何一本书,但是如果他能够记住你轻揽他入怀并阅读书中一个片段的场景,那就是最大的意义。
为什么你给孩子读了不少书,收获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