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
一谈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也许想到的是一座房子,也许想到的是一个地方,也许想到的是自己的亲人,也许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子女。实际上,组成一个加的最基本的单位就是父子(父母和子女),而连接父母和子女的正是其中的慈与孝。慈爱是父母对孩子,孝顺是孩子对父母的。
那么慈爱和孝顺是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还是有不同的等级之分呢?
先来说一说慈爱。比如说有一只狼妈妈,他生了一只小狼崽,她就一定会好好去照顾他的孩子,那么这种行为算不算慈呢?实际上是不算的。因为狼妈妈去照顾他的孩子,只是出于一种生理本能来考虑的,狼妈妈去照顾他的孩子是为了让自己的种族延续下去。如果这只小狼生病了或者出问题了,也许他的妈妈就会抛弃他。(在动物小说中,也许狼妈妈会一直照顾孩子,可实际上这种行为在生物界并不属实。)
而更高一层的慈爱,实际上就属于人类了,比如说某位母亲的孩子受伤了,哭着回去找他的妈妈,他的妈妈一定会去安慰她的孩子,而这种安慰实际上就是出于情感层的一种慈爱。
更高一层的就是在理性层面的慈爱了,比方说孩子在某些地方不懂得的题目,他的父母可以去教授他,或者说和他一起讨论,这一层面的慈爱就是更高级的。
最高层次的慈爱是在道德层面的,比如说孩子在追求志向的时候陷入了迷茫,父母给他适当的引导,让他找到真正的出路,和他真正喜欢的事业,这是慈爱的最高境界。
通常来讲,我们把心理层面的慈爱叫做母性之爱,因为母亲一般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层面的问题。而把道德和理性层面的慈爱叫做父性之爱,因为父亲可能更加关注孩子们在学业和方向上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是这样的,母亲也可以有父亲,这样父亲也可以有母亲这样,这些都不是严格规定的,而只是一些人为名称。
那么孝顺呢?
实际上,在动物界是没有孝顺的,每一个动物宝宝在有了自己生存的能力以后,便会离开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可能最后就会老死病死。当然,动物宝宝在有自己的生存能力以后,离开父母,而并不照顾他的父母,我们并不能说他们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只能说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物本能。甚至于有些父母会在自己的宝宝成年以后把他们赶出家门,为的就是不让他们的宝宝成为窝囊废,不能担负起传承种族的使命。
当然在人类社会中也并不是没有物质层面的孝顺,比如说某个孩子,每次每个月都会给她的父母寄一定的生活费,而并不考虑他的父母是否想念他,是否需要他,这实际上就是在生物本能层面的笑,因为钱只能够满足父母的生理需求。
而到了更高级一些的心理层面的孝顺,就在人类社会中有了,比方说在过年的时候,我们想要回家去见见自己的父亲,见见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可能是因为你想他们了,而这也是心理层面的孝顺。
到了理性层面的时候,孝顺就变得复杂,也变得难了许多。因为到了理性层面以后,你和父母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就可能会产生争执,那么在我们的观点和父母有所碰撞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实际上首先我们应该和父母讨论这件事情,并且不能带有情绪的讨论,而应该通过理性的思想来和父母谈论这件事情,可是,也许我们和父母并不能达到共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件事情暂时搁置两天再去讨论,如果实在讨论不出结果,那么我们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这件事情(当然你的想法是要在通过理性考虑以后作出的决断),因为父母和你生活的时代不同,那么父母对于这个时代可能也会有理解层面的偏差,当然,我们并不听从父母的意见,也并不代表我们要和父母断绝亲子关系之类的,而是要仍然保持情感层面的关系,这样才是真正理性层面的孝顺。
能做到的最高层次的孝顺,也就是德性层次的孝顺,实际上不光光是对于自己的父母,古时候有一句话叫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虽然不能做到对待别的老人和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可是也应该关心其他的老人。
只有做到了真正的孝顺和真正的慈爱,我们才能在家庭中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正是那一句话: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