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创新方法,唤醒你的创造力。
创新者不是智商特别高,也不是脑回路奇特,而是有独特思考路径的人,当你学会思考这些问题,你就开始创造了。创造力本身是不分年龄和学历的,它和经验是两种理解。12岁的小学生的创造力,不一定输给20岁的大学生。当创造力植入到商业模式的最前端时,最缺的就是有创造力的人才
创造力是人来驾驭的,荷墨文化公司(FOD)基于对人群特质的一些研究,把有创造力的人具像化地分为三种:匠人、智人、诗人。 这三种人分别采用移植、组合、还原是三种不同的思考方式,也是激发创造力的三种方法。
匠人,一个人只有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才有可能轻车熟路地去跨界,去整合其他领域知识,提供出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移植思考法,不思考我这个领域有哪些东西可以组合,而是思考其他领域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很多大公司,比如宝洁、GE通过发布科学难题和奖金悬赏,吸引了一群智商过剩,无所事事的科研精英来参与研究。有趣的是,很多专业人士解决不了的问题,却被跨领域的专家解决了——比如57岁的物理学家 Melcarek,他喜欢化学,但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他用电子机械的知识解决了宝洁公司的一个生物化学问题。
智人,创造力也是个信息整合、转化的过程,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加以串联,这点至关重要。 组合思考法,不思考如何改进单一部件,而是思考整合哪些更多的部件;
优步、滴滴其实就是一个能上网的手机,一个有GPS定位系统的汽车,加一个收费平台。
诗人,这种凭借记忆或者对人性的探知所表达出来的感受,就是以前大家对创造力理解的样子——极客艺术家。 还原思考法,不思考什么是好的解决方法,而是思考如果问题解决,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乔布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他不再像传统的手机厂商是在用户需求上慢慢迭代,而是根据他的一些判断,什么样的手机才是最需要的,结合他自己在禅宗和设计中学到的一些思路,在脑子里做艺术转化,比如需要流线的外形,更简便的功能。这就是典型艺术家的创作形式。Iphone就是他的一个艺术作品,而这个创作过程是在脑海中一次性成型,是感性意识的结果。
但也不要完全对号入座,也许你也不了解自己的创造力有多强大。这三种创造力形式产生了一个现象——兼职工作者会逐步取代全职工作者,生产者将会与消费者合一。
第四种方法就是:联机更多优秀的人一起思考。在交流过程中,就是大家彼此之间交换思想,获取更多的灵感,激发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