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之零星知识

2018-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最可爱的麻小瓜

                              信息茧房之零星知识

       在《你陷入“信息茧房”了吗》文章中,作者说了这样一段话:“当一方强势地取得话语权,而另一方发声困难或途径不畅时,会使我们观众接受的信息不对称,这样观众就容易进入强势一方给我们设定的圈子里,而忽略了另一方的感受。所以,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应该做到让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

       这段话说的很对,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例子。例如:微博上的热搜,总是让我这样的吃瓜群众看得不亦可乎,翻一翻评论也是一边倒;可是当剧情翻转的时候,又是一波反评论。当人们看到的事情都会以自己的常识做出判断,而这样也容易受到发声者的误导。所以,多听听事件相关人(我认为就是项目管理中的干系人)的声音,再做出你的判断。

       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这样。毕竟自己以后也是要在一个team,也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协作。在对一个需求或者功能点等等的讨论时,自己也要多和其他人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毕竟人多力量大,可以快速得出结论。这些的前提是自己对这个问题也要多去思考,这样才不会被小伙伴们一问就没有理论依据去站得住脚。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也是很常见的点就是:在新媒体时代,pc端和web端的庞大用户量,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成为主导,各平台都是逐步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还是以微博为例,正好昨天也和一个小伙伴聊了这个。用户画像分别为:

       小W,性别:男;专业:计科;年龄:21岁。他一般会关注的是:体育、游戏、科技、军事、娱乐、电影、书、音乐。

       小X,性别:女;专业:软工;年龄:21岁。她一般会关注的是:娱乐、音乐、美妆。

       从上面的简要描述就可以明显的可以看出,不同的受众关注的点是不一 样的,用户是按照自己喜好对信息进行过滤和选择;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消息,以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心理上的舒适感。

       这也是当他告诉我这些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对微博的利用很低,才发现原来微博还可以这么玩。这样的内容推送和个性化推荐也很容易让微博用户对信息的选择性心理容易造成“信息茧房”。

       那到底内容推荐该如何做呢?其实它的初衷是好的,用户喜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产品的使用时间才会久,用户留存也会高。当用户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阶段我觉得产品该做的就是提升内容质量+拓展内容面+帮助用户去做选择。还是以微博为例,界面如下图所示:

微博界面

        如图可以看出微博现在分了四个模块,丰富了微博用户原先的内容面,还可以了解好友的关注点,帮助用户去选择更多的内容,也潜在的加深用户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那如何才能做到帮助用户选择内容呢?常见的推荐算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基于内容属性的相似性推荐(内容协同过滤)和基于用户行为的协同过滤(用户协同过滤)。且推荐算法的内核是提高分发的效率(让每一个用户更多的去点击)。

        内容推荐也是一门学问,深入了解的话内容还是有很多。自己知道的只是一点点,还是需要去学习。加油吧,麻小瓜!


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桑斯坦认为: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讯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