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帮助孩子立规矩的3条黄金法则

2023-05-04  本文已影响0人  青青的世界

        给孩子立规矩有三大原则:有温度、趁早、一致性。

        规矩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条框框。立规矩,虽然需要一定程度的坚定,但应该以爱为基础。孩子玩手机已经超过规定时间,他对你耍赖、吼叫,你打骂、威胁、冷眼旁观,这就相当于选择了亲子对抗。

        其实这时候,我们有更多有温度的选择:你可以什么都不做,陪在孩子身边;你可以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你也可以诚实说出你的感受:“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规矩,从来不是靠逼迫就能立起来的,而是靠理解和坚定的态度赢得孩子的合作。

        如果我们建立规则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孩子感受到的是羞耻和控制,规则感也就无法内化。

        另外,父母与孩子关系越是融洽,孩子也越乐意响应规矩。

      立规矩也要趁早。

        12岁前,是孩子最难带的时候,也是最好教育的时候。

        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我们很容易将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教给他们,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在这个时期由不懂事变得懂事的。

        很多过了12岁的孩子,诸多行为问题依然没有改变,甚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级。这时,爸爸妈妈想纠正他,想重新给他立规矩,难度也大大提高。

        给孩子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最后,规矩要讲究一致性。

        一致性体现在两方面,在执行上,全家尽量一致遵守。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孩子质问父母:“为什么我爸每天熬夜玩手机打游戏,我玩一会怎么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给孩子立下的规矩,父母最好也这样遵守。

        其次,大人们的态度要一致。

        很多孩子不守规矩的原因之一,是父母只是单纯把规则强加给孩子,实行时却不坚定,为了换取片刻的和谐而对孩子妥协,朝令夕改的情况时常发生。

        更有一些家庭,大人之间的意见常常相左。妈妈三令五申地对孩子说,糖一天不能多吃,会蛀牙,爸爸或者老人看孩子可怜,背地里总是塞给孩子很多糖果,孩子陷入混乱,无形中建立起一个错误的是非观,甚至还会“钻父母的空子”

        “一致性”是立规矩的前提,我们总是做出让步的时候,也是需要提高警觉的时候。加拿大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说:“小孩子就像寻找墙面的盲人一样,需要不断地前进和尝试,然后才能发现边界在哪里。”

        用规矩帮助孩子摸索到行为的边界,是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