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培训职业地位越低
一、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地位的两种逻辑
最近几年由于学前教育获得大力的发展,幼儿教师也成为一个关注的重点。同时呼吁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地位的呼声也不断增加,因为觉得幼儿教师职业地位提升了,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进入幼师队伍,才能更好地保证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准,以及促进学前教育的切实发展。这就是教育大计在于教师一个思维逻辑!这是一个外部发展的思维逻辑。
同时还有一个内部发展的思维逻辑,就是通过在职培训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此获得职业地位的提升。不管是内部的逻辑还是外部的逻辑,其基本的逻辑前提就是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就是低。
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低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个是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相应的幼儿教师身份地位有点边缘化;第二个是幼儿教师整体的学历水平较低,暗含着素质水平较低;第三个是幼儿教师的整体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一般,从物质的角度反映了职业地位的低下等。
二、两种逻辑的效度一般
那从外部发展的逻辑出发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怎么样呢?效果有限。
近些年来国家也在想办法、下文件想要去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但是也有实际的难处。为什么呢?限于不属于义务教育,还很大程度上依赖市场,所以政策直接干预到的范围有限,所以这也就直接影响到国家怎么能够实际保证幼儿教师的整体工资、福利水平。同时假设国家直接提升了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那么相应的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的工资、福利水平是不是也应该上浮呢?不然,怎么说得过去。所以如果都提升的话将是一笔巨大的国家财政投入。因此,外部发展逻辑效果会一般,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起缓慢提升的,而在教育系统内部的地位依然见底,不会有什么变化。
看来从内部的逻辑出发来提升教师的职业地位比较靠谱。于是加大幼儿教师的入职门槛和在职培训,以此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获得社会认可进而提升职业地位。所以国家出台了各级各类在职培训政策措施,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比如近来出台了《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这一新政,也意在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
不得不说,幼儿教师将在立体丰富的培训系统中获得更加专业的发展。但是专业地位是不是能够获得实质性提升却不好说。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一种荒诞:越培训职业地位越低
反过来想,作为一个职业你为什么会需要这么多的在职培训呢?这不是说明你恰好差吗,所以才需要如此多的培训。可能有人说,你这是把专业发展与专业地位混同了。我想说,二者是有关系的。不断需要培训来提升专业发展,恰好说明专业性不够,一个专业性都不够或者得不到认可的职业,其职业地位可想而知高不到哪里去。或者是人家都觉得你需要不断地“外输型”培训,最起码是不相信你有足够的专业水准,何谈专业地位之高。或者是不相信你具有“内生性”成长潜力,所以需要大量没得选择的培训来促进你成长和地位的提升。
接着来看幼儿教师都是被什么人培训呢?最多的属于高校专家,再就是园长级专家以及其他的一些教育行政性质的人。这些培训者所代表的的就是行政权威和专业权威,始终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这样的培训中怎么能够体现出职业地位提升的迹象呢?所以作为主体的广大一线幼儿教师在众多的培训中显得越来越“卑微”,专业自主性、自豪感越来越小。
另外,再看其中的一个培训者高校专家,也就是高校教师,其职业地位比幼儿教师职业地位高。从培训的角度来说,高校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他需要接受什么培训呢?接受多少培训呢?除了入职的一点培训,就很少了吧!他们更多的是给别人去培训,而不是自己接受培训。这样一比较,不能不说接不接受培训、接受什么培训、接受多少培训从一定程度也可以反映出一个职业的地位高低。
所以说,幼儿教师越被培训反而显得其职业地位越低。
这是一种荒诞,越想提升职业地位,越想专业发展,越被培训,越显得职业地位低下。这是不是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出身”就决定了你的地位。要想改变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并不容易,涉及因素复杂,所以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