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有感
这无疑是一本可以和余华老师的《活着》可以相媲美的书,但这本书的年代和我们更近些,作者生在70年的苏北农村,犹如老家的大姐姐一般的存在。
她以非同一般的奋斗经历,详细描述了她对不公正命运的不屈抗争,最后梦想成真的不平凡人生。
她出身卑微,家境贫穷,9岁意外丧父,后经历过乞讨裹腹,小小年纪便退学上山砸石头,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负,用血汗挣来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
就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她依然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冀,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与艰难的生活作着顽强不屈的抗争。
19岁那年,作者身负因母亲生病借下巨债,到上海打工,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历经千辛万苦,但作者怀着一股“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顽强拼搏,终于在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
后来又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奋斗9年的上海,投入到《知音》编辑一职,来到武汉重新开始寻梦。如果说去上海是为了求生存,那来武汉实则是为了实现那个炙热的理想,她成为了唯一一位小学毕业的知名编辑,记者。
因为是自传书,所以内容更加贴近现实,也更能打动人。无数次被作者的遭遇心疼到泪流满面。
事实上我已经很久不会为了他人的故事而感动,有时候甚至鄙视我的冷漠,我以为是城市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导致我们大部分人已经丧失了共情能力。但事实是好作品鲜有。很多影视剧莫名其妙的剧情,老套的情节,无法撬动我这饱经沧桑又混浊的心。
而作者朴实具体的描述,悲伤深刻又清晰,无声无息的感染了我。仿佛世上所有的苦难都被她经历过了,又一次次被她越挫越勇的坚韧不屈所折服。
打开这本书,便心揪的再也放不下,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好的作品是可以兼具朴实不乏优美,浅显易懂又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9岁的萍儿在这一年意外失去了深爱的父亲,父亲是因为麻风病在医院治疗一年多后,却在临出院前夕因为用错药物导致过敏而离开了人世,最后医院只赔了30元和一身老衣。便轻易解决了这桩医疗事故。
而这个家的苦难从父亲的离世拉开了帷幕。
母亲的无赖前夫开始强行闯入了她们的生活。赌博喝酒打老婆,变卖家里屈指可数的物件,便是这个男人的日常。终于在忍无可忍的一个半夜,母亲带着她和幼小的妹妹逃离了这个恶魔。
随后母亲只能被迫远嫁安徽另一个贫困户,因为继父不愿接受两个拖油瓶,母亲无奈之下只好将年长的她,送做了人家的童养媳。
从此便成了养父母家的长工,每天的做饭洗衣成了必修课,两头猪和三只羊的一天三顿草也由她包了。
“我就像课文《包身工》里的“芦柴棒”一样辛苦与嬴弱。再沉重的担子我也得自己扛,无人会帮我。我的坚忍与强干也许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成。”
童养媳的生活由饥饿和寒冷,苦累与被嫌弃,心酸和泪水构成了这一段经历的全部。还好妈妈终于在她一封封求助信中将她接到了安徽,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苦旅。
萍儿在继父家,每天放学后还要捡猪粪,牛粪,砸石头卖钱……虽然学习不错,但却不得不终止学业,变成了幼小的砸石女工。每天要砸近4吨的石头。
“人人都说石头没有生命,我不这样认为。它也会被夏季的太阳温暖,暖得发烫,烫到你无法接近,它个性鲜明,它的冰冷和热情都让人无法消受。它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它可以粉身碎骨,也可以亘古不化。它可以卑微到做普通的铺路石,也可以非凡到做高贵的工艺品。它没有变成石头之前是山,对人来说,山是一座庄严的景观。但对山自己来说,则是一种孤独。它有灵魂,否则不会屹立。石头把我的手掌磨起了老茧,也把我的性格磨炼到一定硬度。”
……
“我就像那只辛苦的精卫,一块一块地衔着石头,所不同的,它是填海,我是填生活。”
萍儿在这永无止尽的劳累中,在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争吵中数次想到自杀,但又想到弱小的妹妹,可怜的母亲……又无数次咬牙挺过了那一段段晦暗。看到这里,我为萍儿永无止境的苦难哽咽难鸣,换作是我,恐怕早已被这毫无希望的苦难湮没了。
19岁的萍儿终于在最后一次压倒她的巨债中仓皇而走。她来到上海打工,踏上了苦与笑交错的打工生涯。
在小餐馆端盘子,洗碗,后来又做纺织女工,做小组长,做服装厂技术员……这一段经历被歧视,剥削……后被认可,被欣赏,刮目相看,凭的是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和艰苦朴素的毅力。
“我们是一群外来妹,我们来自遥远的农村故乡,希望在这个繁华美丽的都市里找到我们的栖息地……我们虽然出身低微,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我们是用辛勤劳动换取报酬、改变命运的,我们并非来此乞讨,请尊重我们,一如尊重你们的兄弟姐妹……”
9年的上海奋斗史,兼具从未放弃的读书写作梦,未被艰辛和挫折而熄灭。反而因为发表的文章诗歌越来越多,更上一层楼的梦想愈发滚烫,也越来越触手可及。
因为是《知音》的忠粉,也因为苦难深重的经历,所以美萍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也更能打动读者和《知音》的编辑,得到破格录取,她如愿争取到了《知音》的主编一职,成了全国仅有的小学毕业的著名编辑和资深记者。
“那些苦难,那些伤痛,那些挫折,那些横亘在成长路上的荆棘与坎坷,那些浸透泪水与血汗的深深浅浅的脚印,那些泪水中的欢笑,磨炼中的收获,疼痛中的甜蜜——它们丰富了我三十五年的青春岁月,它们浸染了我三十五岁的饱满年轮,它们构筑成了我与众不同的别样人生!”
“回首往事,我时常忍不住泪流满面。我为自己而感动,感动自己的执著和幸运。人如果不能选择出生的命运,还可以选择生存的命运。总有一种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我也被赵美萍的经历深深感动与震撼,因为她的苦,身边无人可及。而她的逆袭是那样的简单与执着,朴实与坚毅。水滴石穿,逆流而上的故事是那样的动人心弦。
结后语:人,有时候需要无情的鞭笞,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所以说,蒙受羞辱或受到打击有时反而是好事——如果你把它作为鞭笞自己的动力的话。快马也需要加鞭,何况人呢?
人生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不能因为自己暂时置身于阴影之中,而怀疑阳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