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村故事5——庙会
灶村有两座庙,一北一南,一大一小。大庙恢弘可拜佛,小庙旧寒可祭祖。
说起这两座庙,可谓历史久远。
图片来自网络小庙本是灶村的土地庙,虽然只有孤零零的一间屋,而且在风雨的侵袭之下显得有些破败。但毕竟是传承许久的古庙,在灶村人的心里地位极重。因此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祭祖祈福,小庙是必须要去的。大庙则是为了纪念很久以前释放河神的英雄而建,后来慢慢转变为供奉三官大帝,期间庙宇改建学校,学校又改建庙宇。
既有庙,就有管理的组织,名称唤作灶村三官会。会里绝大多数都是一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们组成,男的称作道爷爷,女的称为道奶奶。这个称呼也不是随便叫的,因为每逢初一十五,他们都会集中在某一个人家里烧香诵经。
图片来自网络我奶奶虽然不是其中的一员,但有时也会跟着一起去念经文,所以我也就比较熟悉他们的流程。无非就是烧点香纸,再唱些经文,但内容我是一句也听不懂,为此长大以后我还特地翻看了一下他们常常念的《金刚经》,结果一脸茫然。
三官会组织的最大的活动就是庙会,一年一小会,三年一大会。这个活动不仅席卷全村,还风靡到邻近的几个村庄。
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未全亮,就听到村北的大庙里鞭炮轰鸣,锣鼓喧天。那是庙会开始的前奏,全村小朋友们都特别激动,早早地等在家门口,迎接庙会队伍的路过。一只庙会队伍有将近一百多人,有扛旗的,抬神像的,敲锣打鼓的,还有很多服务人员。吸引小孩子的绝不是这些,而是队伍中由人扮演的各路神仙,取经四人组,上洞八仙,二十八星宿等,他们穿着各色的衣服,带着面谱,手里拿着各种兵器,引起我们不停的欢呼。
图片来自网络队伍最后面是舞龙队,但见一只金黄色的长龙由十几人高举在空,龙头跟着前面的龙珠忽上忽下,带着龙身起伏不定。每走到一家门前,龙头都会停下来对着大门拜三下,如果此时门内响起了鞭炮声,那么舞龙队就会进到这户人家里去,院子够大的话还会舞上一段。随后有人托着案盘到主人那里收取红包和香烟。
舞龙队最精彩的表演莫过于在桥上,当大部队都过了桥后,一整只舞龙队从桥头站到桥尾,然后在领队的指挥之下开始舞动起来。龙头追珠,龙身盘旋,龙尾摇曳,精彩纷呈。临近尾声时,队伍后面几人忽然将手中的舞龙棍一齐脱手,于是就能见到龙尾直坠下去,待到龙尾碰水,前面的人再使劲一拉,龙尾立马又飞了上来。这时候就要考验最后几人的功夫,只有稳稳地将舞龙棍接回手中,才代表游龙戏水这个表演的结束。如果一次不成,还要进行第二次。
图片来自网络灶村有五座桥,我跟着看了五次。
如果要问庙会最令我震撼的表演是什么,那一定是神将。什么是神将,据说村里有些人修行很深,会有天上的神将附身,从而力大过人,刀枪不入。神将站在队列的最开头,穿着一身红衣,腰缠束带,右手紧握着一根粗大的禅杖。最是令人震惊的是,一根一米多长的银针从脸颊穿过,甚是吓人。庙会一开始,神将便快步向前,嘴咬着的银针在空中晃动,没有人敢挡在他前行的路上。
银针越长,说明神将的本领越厉害,我见过一个男神将,嘴里咬的那根银针估计有两米长,听说是来自邻村的,附他身的是天上的托塔天王。我们灶村的是一个女神将,据说是四大天王中的某一个。但我清晰地看到,那张面容不正是住在村西我的一个表婶吗?平时我经常到她家里玩,她也对我很好。
这神将穿针,我在大庙里曾亲眼见过一回,一根长长的银针,先放在香火中烤一下。准备穿针的神将则在一旁练功,他嘴里不知在念叨着什么,双手比划来比划去,最后大喊一声,就看到有人将银针从他的脸颊穿了过去。奇怪的是竟然没有流下一点鲜血,那时的我自然认为是神灵上身,顿时虔诚无比。
图片来自网络正月初二,我到村西的婶子家去拜年,表叔给我拿了好多糖果,还给我包了一个大红包。我喜滋滋地问:“婶子呢?”
“昨天庙会累了,在床上睡着呢!”
“哦,那我就先走啦!”我拿着糖果与红包开开心心地往门外走去。
“哎呦——”有微弱的声音从屋子里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