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心理

光是知错就卡掉90%的人,能改的有几个?

2022-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七善先生

常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如何才能知错?

农历12.24

十天前开始策划的活动,需要准备各种物料,组织人员,以为时间还早,最后三天都可以突击完成,然而到了最后三天,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一个项目都超过预期难度,耗时较长,显然三天很困难,依然没有全力以赴,或者把任务分配出去。继续想着等最后一天全力以赴不眠不休,一定可以完成。最后一天是完成了,只是打了很大的折扣,这和没完成其实一个结果。

三天的时候,已经知道错了,一错再错,错上加错的把三天不能完成的推给最后一天。

过程中没有改。

最可怕的是,这样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形成固定模式。悲哀的是连改的觉知都没有。

如果迟到一分钟,那就赶不上火车,即便路上努力追回了二十分钟。但是无意中还是磨蹭。一分钟等于二十分钟的事情,随时都在发生。

每天做一点,比如把每次的经验记录下来,那么一年就会收获很多。想着月底一起记,结果学会积累到记不完,接下来就是放弃了。同样是错,却不改。

我娃六岁五个月时的日记

一个约稿,今天不想写,推明天,推来推去7天过去了,马上交付,认真去写,一天就搞定了。却折磨了自己7天。

其实这类错误的原因都是相同的,归纳这些事件可以得出,这些事件中都高估自己的能力,凭着对自己能力过高评估,以这个结果去计算用时。也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做了真实性假设。

结果是知错的显示器。这是事后觉察,如果在事件过程中发现问题,就比这厉害很多,因为至少还有调整的机会,更有高人可以事前预测,做出预判,事前觉察,那就等于风险控制了。

青城冬天的早晨

上面的知错,能改吗?有些形成模式的错,依靠意志力很难改变,只有依靠一个完善的习惯养成系统。

为了改变自己不读书的习惯,搞起来读书会,虽然辛苦一点,却能让这个责任感给自己一些压力,让读书这个事情成为习惯的一部分。

改错可能不是一下子能完成,心态上要接纳这是一个过程的事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