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要去地下商城买衣服?
刚从地上商城走出来,我的手里提着一个粉色的小袋子,里面装了一件我来时穿的短袖,我现在身上穿着刚买的白色长袖,样式很挺好看的,我很喜欢。
手中握着剩下的钱,来时的一张红色的百元大钞变成了两张黄色的二十元。
松了口气,还好没全部花完。不过差点就全没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抱着明天可能回学校的想法,总觉得今天必须去逛逛街。
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感受一下人群的热闹,是这样吗?
恐怕不是吧?我出门骑着单车直达地下商城,然后就逛起来了。
这跟人群的热闹好像没有半点关系吧?
那为什么我总想去地下商城去逛呢?这个问题一直都有困扰着我,或许今天的我能找到答案。
明明买来的衣服质量不是很好,买回来会被爸妈吐槽,吐槽我的眼光真不咋地。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买呢?大概我手中的零花钱只能去地下商城逛逛了,其他质量稍微好一点的地方,我怕我的钱包负荷不来。所以平常我一个人的时候,就去地下商城逛,我妈带着我的时候,就去其他地方逛。
更有趣的是,当时试着挺合适挺好看的衣服,买回来后再穿,感觉就不那么出彩,甚至穿上都不太合适的样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呢?第一个是镜子的原因,卖衣服店里的镜子跟家里的镜子不太相同,卖衣服的镜子本身就会显瘦,而且大部分是斜着放,所以更加显瘦显长。第二个原因是,地下商城的阿姨会给你洗脑,这件衣服真不错,真好看咋滴。有时候我们是真的穿着还好看,有时候是穿着还行,那这时候呢?阿姨就开始说起违心话来,那真是脸不红心不跳,一本正经的说瞎话。
我试了几套衣服下来,最后打算买这一套衣服,一件白色长袖配上一条黑色百褶裙(超短)。
毕竟试了几套衣服,不买不合适。看着这套也合适,我就打算买了。接下来就看价格合适不合适了。在我几个来回的坚持下,从阿姨的一百二变成了“最后”的九十五,可我还在犹豫中,因为我期待的是九十元拿下这一套。
在我摇摆不定时,这时候店里来了几个顾客,阿姨忙着招呼她们去了。
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总觉得怪怪的,不自觉用手扯了扯这条百褶裙。“真的好短呀!我真的会穿这条百褶裙出门吗?我哪有场合穿这个?”
我已经想到那个画面了,穿出去,这么短,我肯定也会膈应到自己,到时候这条裙子都会把我的情绪弄得崩溃。我得小心翼翼防止它走光,因为我的潜意识会时时刻刻惦记它会走光这件事。
算了,我还是脱下来吧,换上我穿来的那条牛仔裤。貌似这样打撇很还不错,那就只买这件长袖了。
“阿姨,这件上衣单买五十五元可以吗?”
她摇摇头,从她的眼神读取到的信息是,不行。
算了,本来这件衣服在我心里只值五十元,可是我试了很久的衣服,我必须付钱,为自己的时间付钱,我的时间是有限的。省的自己这样闲逛,必须让自己吃吃苦头。
“那六十吧!”
阿姨的眼睛瞬间有了一丝光芒,那应该是可以的。
当然是行的,买一套衣服才九十五。我买一件上衣就花了六十,阿姨把这件百褶裙卖给其他人肯定不止三十五。这是我从阿姨的眼神里读到的消息,我这么买吃亏了。
其实刚开始也是稀里糊涂地没反应过来,正好赶上有几个顾客来了,我有了一点空隙的时间考虑。
我没觉得自己吃亏了,因为我成功守住了四十元。
最主要砍价的时候,一来二去的就行了,三四个来回的时候,我真心觉得这样很浪费时间,都有些不想买的冲动,顿时觉得身上的衣服它不香了。
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觉得自己做得很对。
反思了下自己,不知道处于一种怎样的心理,总想去地下商城逛。这个问题我要继续探究。
我有个习惯,买了新衣服就直接穿回家。
回到家后,不出所料,爸妈问了我这件衣服价格。
“这件衣服五十元!”
另外十元是我给自己的时间付费的。
“”下次不要买这种质量不好的衣服。”
爸妈苦口婆心的说着,可下一次我还这样干。
这次没有吐槽我买的贵。以前总是吐槽我买的衣服不好,可我需要买衣服的时候,他们又不带我去买。刚好自己手里有点钱,就出去买去了呗!
我的眼光是不咋地,或许那是因为我还小的缘故。
我在想,我喜欢逛地下商城的衣服,是不是由于我潜意识中的报复心理。
这个问题的答案值得深入探究。
下次再去地下商城买衣服,我还要继续反思反思,反思我的行为动机。
其实我也不喜欢这样,稀里糊涂的被别人骗了,这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
我希望自己学聪明点,诶,这句话听着好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